A22: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摹古,不拟洋
吴南瑶
  ◆吴南瑶

  从单一的封面绘制和装帧,到如今在传承和创新中找到属于中国的书籍设计语言,四十年来,国内的书籍设计探索之路筚路蓝缕。从吕敬人等书籍设计师的采访叙述中,我们不难理出中国当代图书设计的大致脉络。

  1978年至1994年,是书籍装帧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时期。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走向繁荣、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的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方法引入,为书籍设计打下基础,开拓了空间。图书设计形式单一、版式排列中规中矩,缺乏趣味性与可读性的状况逐渐被打破,邱陵、曹辛之、张慈中、丁聪、钱君匋等人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先锋和开拓者。不过,这一时期的书籍设计作品由于设计观念相对落后、设计工具和印刷工艺的束缚形成表现形式拘谨,字体也仅仅局限在书法体、宋体和黑体之间的相互轮换。

  1995年至2008年,是中国书籍设计由繁荣到成型的阶段。1996年,吕敬人等在“书籍设计四人展”第一次提出“书籍设计”观念。事实上,现代设计观念的深入人心,结合设计工具与制版印刷技术的突破,都是促进书籍设计发展的动因。除了吕敬人之外,还涌现出南艺的速泰熙、奇文云海、新成长起来的“小马哥+橙子”组合等一批设计师。其中一批“80后”的新锐设计师们设计思路与手法更加多样,章法也显自由,逐步成为中国书籍设计的新生力量。

  2008年至今,可以被视为国际化+民族化的设计风格探索阶段。创立于2003年的“中国最美的书”奖项,其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广,为后来中国书籍设计师树立风格上的自信,建立属于中国书籍设计的话语权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吕敬人提出的“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位,不拟洋又焕发时代精神”也是很多同行在思考和探索的事情。不少设计师渐渐感觉到中国元素才是他设计的本源。虽然,中国书籍设计整体风格形成仍需时日,但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雅加达之光
   第A18版:雅加达之光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书籍设计史亦是改革开放史
不摹古,不拟洋
新民晚报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A22不摹古,不拟洋 2018-08-28 2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