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文在寅的新烦恼
卫 蔚
  卫 蔚

  这两天,韩国总统文在寅有点烦。比起半岛和平乍现的曙光,一跌再跌的生育率,让他焦急。

  据说,最新数据显示,韩国生育率去年创下历史新低,平均每名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跌到1.05人,近三成头胎妈妈年龄超过35岁。

  进入21世纪,韩国新生人口持续下降,老龄化问题突出。为此,历届政府绞尽脑汁,“罚”“奖”并施,结果却越来越糟。2015年,朴槿惠政府出台“单身税”,年薪超过3000万的未婚职场人士每年多交1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税是收到了,可年轻人普遍不买账,出现了“你收你的税,我单我的身”的尴尬局面。随后,政府又想制定弹性工作时间方案,希望借此鼓励父亲带娃。方案还没出台,就被媒体批评“不靠谱”。到了文在寅任期内,又推出住宅福利、医疗减免、生育补贴、多子女奖学金等奖励措施,依旧不见起色。

  韩国年轻人为啥不愿生?媒体和专业机构早就开出病理单:收入两极分化、生活成本高昂、女性学历与社会地位反差过大等,其中被认为能根本扭转当前局面的关键因素,就是提高女性地位,支持夫妻平等。一方面,随着韩国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赚钱养家的女性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还停留在“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要承担生育子女方面绝大多数责任,兼顾工作和家庭缺乏制度支持、社会认同。许多女性临时工、合同工往往享受不到育儿假;正式工或专业技术人员一旦因生育离开工作岗位超过两年,就很难再获得相应职位。一旦成为全职主妇,面临的家庭角色压力更大:在韩国,夫妻双方父母不会帮手带孙辈;而到了春节等重大节日,年轻主妇还得筹划准备繁重的家族聚会,以至于出现“儿媳节日症候群”。

  早有专业人士向政府建言,朝着支持夫妻平等方向调整政策,全方位推进男性积极参与育儿和家务,才是解决生育率低下的“对症药”。可惜,比起直接“撒钱”的补贴政策,要彻底改变社会观念,文在寅似乎没啥招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雅加达之光
   第A18版:雅加达之光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女白领上班1年多没敢穿高跟鞋
平价菜柜解决的不仅是“价”
迎接进博会消防安全知识100问
家门口“科普集市”
文在寅的新烦恼
请你为上海浦江游船取个特色名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文在寅的新烦恼 2018-08-28 2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