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持之以恒
衢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放眼世界,衢州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两山’理念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曾如此介绍脚下这片土地。
对于全国首个“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规划落地衢州,许多人并不意外。有一组数字或许可以为我们解答衢州人的这股自信:衢州目前已拆除2300多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否决400多个、总投资200多亿元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连续11年保持出境水质100%达标,水质处于全国主要地级及以上城市最高水平。
在过去一年间,关于衢州的两件大事,足以被载入浙江生态文明发展史册:2017年9月,衢州被原环保部列为全国首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2018年初,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总体方案》,衢州成为全省的“两山”实践示范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无先例可循、无样本可参的情况下,通过近一年时间努力,全国首个“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终于亮相。
万字规划 绘出蓝图
整部《规划》3万多字,浓缩着衢州88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未来近20年的发展蓝图。此次规划范围为衢州全市域,期限则分为近期和远期,时间节点分别是2022年和2035年,关乎着当地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奠定了一方水土的发展基调。
翻开《规划》目录,可以得以窥见衢州绿色发展的雄心。该《规划》划定了衢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约2476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28%。它将衢州全域划分为不同的战略分区:古田山-钱江源、千里岗山脉为中心的北部山地丘陵区,以及仙霞山脉为中心的南部山地丘陵区,共同构成全市生态功能重要区;中部金衢盆地为全市农业与城镇环境维护区;西部重点为农林产品提供与生态功能调节区。
除了清晰地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总体战略目标之外,《规划》还分别从绿色资产、环境质量、生态经济、转化平台和保障措施等多方面作出详细部署,为衢州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绘出蓝图。“既有总体战略,又有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理念予以完整体现,我觉得这是《规划》的最大亮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
“两山”指数 开创未来
在谈及“发展”与“保护”时,一些衢州人也曾认为这是一对“矛盾体”。曾经的养猪大县江山,高峰时有8600多家养殖场、生猪年饲养量200万头,这给环境造成极大压力。生态之痛让当地关停碗窑水库库区内的所有养殖场,清退8446家不达标养殖场。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生猪养殖“4+1”管控模式,通过管理和技术,让发展养殖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如今,“发展和保护和谐共处”的理念在《规划》中一以贯之,并建立“两山”理论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首创提出“两山”指数,用以评测“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的进展。
此外,《规划》还首次提出了“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的五大战略任务体系,包括生态安全、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生态制度,彰显出“大花园”建设的奋斗目标。根据规划,预计到2035年,衢州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在全国各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