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甬沪
描绘海派沪商,也许智者仁者各有所见,或挂一漏万,以偏概全,或涓滴不漏,面面俱到,恐难“包罗万象”。因为海纳百川之地“善纳”新沪商,从不吝啬;追求卓越“善标”国际的沪商,从来就是上海经济前行的支点;开明睿智“善顺”大势的沪商,从不越轨而行;大气谦和“善求”多赢共赢的沪商,从始即表现出代代海派沪商的能力、能量和能级。
沪商是谁?
有曰:上海籍的商人。对此当然也有不同的界定法。但形成基本的共识是:沪商不仅是“买卖”交易者或商业从业者,也包含生产端、服务端和产业链诸段者;沪商不仅是物质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也包括精神产品的服务提供者,比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经营者等,凡以“营利”而生成的产业、行业、企业或组织都拟划入沪商广义概念之“群”。
界定沪商,是想描绘出海派商业的时代特征、特色与特点,他们传承着前辈将昔日“小渔村”变成声名显赫“大上海”的精神,新时代又与市民共同担纲着五个中心建设、四个上海品牌践行的重任,成为上海新经济的开拓者,特大型现代城市的缔造者。
精准、精明与精彩是沪商开拓创新的主题词。沪商敢为天下先,且善学,当年就对外商广告销售商品的招数了然于心,改革开放之初就精准嗅到商机。
1978年12月22日“三中全会”刚过50余天,1979年2月的上海滩就出现户外广告牌;3月15日上海电视台在全国率先播出“瑞士雷达表”广告;同天,《文汇报》也刊登此广告,成为全国首家恢复外商广告的内地报纸。对此,不少人心存疑虑。1985年5月,上海国际饭店“东芝TOSHIBA”霓虹灯广告更是引来非议。1987年6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第三世界广告大会,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接见各国代表,国务院代总理万里致开幕辞。尘埃落定,沪商理解需求的精明与解读市场的精彩,成为佳话。广告成了经济走势“晴雨表”和“风向标”。
精神、精细与精美道出新沪商的精、气、神。上师大学生杨述敏,与志同道合者创建的“了音studio”公司,将“平凡的声音变不平凡”为“经营内容”,既满足特殊“小众”的需求,又让语言中细腻的音色美得以传播和感染“受众”,目前开始了立足区域,服务全市、全国的市场竞争。同样,以张铮为代表的新上海人创业团队,他们瞄准“医研产”实行“许可人制度”的商机,集合学业、学界与学术上的优势,创设了“研发与制药过程智能平台”,为新制度实施提供“落地”服务,助推了新药造福市民的进程。
精道、精诚与精纯探索新时代新使命,是沪商又一张新名片。从餐馆创业起步、全国连锁餐饮创业磨炼,到“共享厨房”的创新,史晓明的吉客联盟@共享厨房抓住餐饮发展与餐饮“外卖”市场需求,在商务楼宇中建造统一的实体厨房,让品牌餐馆拎包入住,以“共享办公WeWork”模式,提供线上、线下智能运营管控,保证了食品安全,改变“无证照”饭菜肆意外卖的现象。
沪商“双创”中的功用与取向,正是海派商业文化传承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