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卓 越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天下儿女的大事。但在孝敬中如果运用一些“技巧”,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朋友有一同事,出生农村,幼年丧父,母亲在艰难中把他抚养成人。他大学毕业后,努力拼搏,在城里安居娶妻置业,生活安定,就把老母接来同住。他念老母操劳了一辈子,就请了钟点工,不让母亲染指家务,让她安享晚年。
老母亲在儿子处整日与电视做伴,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三个月后,嚷着要回老家居住。儿子力劝无效,心中很是迷茫,就去请教朋友。一位老年心理医生的一番话,让其恍然大悟。
朋友道,你母亲年岁不老,身体健康,忙了一生,现在突然让她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什么事情也不做,白天就她独自孤单一人,她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你要让她“忙起来”使她处在“被需要”的状态。
在朋友指点下,那同事对家庭生活作了“重新安排”。让母亲负责拣菜,并包下了每晚洗碗的任务。开始其妻不解,同事就把心理医生的话转述给妻子。此后小夫妻俩互相配合,尽可能把家中许多“不累人”的琐事推给了母亲负责。
几个星期后,只见母亲一扫萎靡之气,容光焕发,钟点工则成了她“指挥”的“下属”,把个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小夫妻俩一见,忙不迭地躲进房间偷着乐起来。
现在,智慧养老很时尚,那就是利用高科技与智能机器人,为老年人带去便利与快乐。或许还有另一种智慧养老,那就是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心理,开动我们的脑筋,善用各种“技巧”,让老年人在充实中愉悦生活,安享晚年。
我们应学会这样的“智慧”养老!在真情用心孝老中,传递我们对父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