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二弱冷空气到访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先出现“寒”字的一个节气,表明了这一节气与气温降低程度的关系。民间就有谚语说:“白露有雨,寒露有风,雨大风大,雨小风小”等说法。据气象资料显示,“寒露”节气上海常年平均气温在19.8℃,平均降水量为28.1毫米。与“白露”和“秋分”时节相比,气温降幅更大,雨水减少。“寒露”节气,上海通常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季,气温多在16~27℃之间,早晚凉爽,白天舒适。
“寒露”节气,气温逐渐下降,和这个阶段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关。虽然目前申城还未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标准为连续5日日平均气温≤22℃),但是秋意已经越来越浓。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9日到12日,本市就会迎来一次弱冷空气和弱降水过程,最高气温将小幅下跌,预计跌至22~23℃,最低气温只有18~19℃。
秋天干燥火险指数高
秋天越来越近,降水也在减少,上海最近几天火险指数都达到4级易燃级别,直到9日开始有弱冷空气来后有零星弱降水缓解秋燥。不过,和我国部分地区相比,上海还不算太干。
据中央气象台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以日最小相对湿度≤30%定义干燥日的标准,我国北干南湿的分布十分明显,其中最干燥的地区要数北方西部地区和青藏高原,比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青海、甘肃、内蒙古以及西藏的部分地区,秋季干燥日数达75天以上。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季干燥日数比秋季都多,为什么人们往往觉得秋天更燥?气象专家解释说,一方面,人们尚未从夏季炎热潮湿的天气中适应过来,另一方面,影响天气的系统不一样有关,比如,夏季降水相对充沛,偏南风会将海域的湿空气带入我国,而秋季冷空气开始活跃,偏北风送来北方干干的风,将空气越吹越干。
北方入冬南方还在夏
国庆长假后期,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北方大部,带来大风和降温,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温暖余额不足,省会级城市中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等4天(6-9日)最高气温降幅达11℃左右,将迎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冷的一天。冷空气影响下,北方大部秋意越来越浓,冬季版图也在扩张,比如,呼和浩特9月27日已经进入冬天。但和冷风飕飕的北方相比,长江中下游一带处于夏秋转换过程中。
目前正是我国夏、秋、冬三季并存的好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适合赏秋,长江中下游至华南一带仍属夏季,还可体验夏末滋味,而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已现冬的模样。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