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班克斯签名的这张画,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由卖家收藏。班克斯一直公开反对艺术的商业化,在公开场合憎恶对艺术作品提价。他稍后在网络上公布了销毁装置的制作过程并评论:“飞了飞了飞走了。”无疑,他承认了自己是“主谋”。班克斯不按常理出的这张牌,表达了他藐视商业的艺术观。
回过神后的拍卖行欧洲当代艺术部主管阿历克斯·布兰奇对外界回应称拍卖行事先并不知情。支付了百万英镑,名作“付诸东流”,购买者是不是要去找拍卖行讨个说法?拍卖专家布兰奇克却表示:“你可以说这件作品现在更有价值,这肯定是第一件能够自毁的艺术品。”它标志一次艺术的重大事故,也书写了一个新的艺术故事。现在全世界都了解了这张“碎纸片”诞生的来龙去脉,它是班克斯艺术行为激进、藐视权威、饱含讽刺的艺术家人格的最佳注脚。
一次自毁行动,让艺术家班克斯在全世界的聚焦中,“创作”了一件可能载入艺术史的行动,“毁”出了这位艺术家反商业反世俗的声誉。然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班克斯的这一“创作”本想要讥讽艺术商业化的环境,却或许会让这件独一无二的作品变得更抢手更“商业化”。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