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搬家
老梅
  老 梅

  那天整理东西时候儿子突然说:老梅,我们十年里千万别再搬家了。老梅不由愣了一下,想想,点点头。自1994年由江南北漂到京,24年里老梅搬了22次家,最开始还能“说走就走”,现如今,每次搬家都有一种伤筋动骨的疲倦和凌乱,前后没有三个月的折腾是很难安顿下来的。

  1994年5月,老梅拎着一只旅行袋,塞了几件随身换洗的衣服就奔北京了,应聘在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当了一名编导,吃住就在一个小办公室里,满眼神奇的世界。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便拿出更多力气边干边学,大部分时间不是在采访就是在机房,或者钻进图书馆找资料……住办公室不是长久之计,在招待所住了几天,价钱太高,老梅承担不起。正这时,有个朋友说她姐姐的房子空着呢,虽说是“借”,但还是付了每月八百的房租。房子在六里桥的某个七楼上,没有电梯,但想着在京城有个“窝”了,也是一件美事。于是添置锅碗瓢盆,每日里有澡洗有饭吃,满心的欢喜和雀跃,爬上七楼喘口气打个滚就开始烟火人生。好景不长,三个多月后朋友说姐姐要结婚,房子收回。

  于是开始找房子,1995年新年刚过,在一个雪后的下午,开始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搬家,收拾坛坛罐罐,装了满满一辆小面包车,我们来到了柳芳北里的一个小屋。小屋三十多平米,租金每月一千二百元,在冬日享受北方人的暖气,有一种翻了番的温暖感,美滋滋地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北京人”了。于是又添置了书柜和书桌,从前伍尔芙说写作的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现在老梅已经有了一张自己的书桌,那个美啊!

  那段时间,老梅依旧没日没夜地拍片奔波,在家的日子其实不多,呆了不到半年,房东说此房另作他用,其实是要加房租,那时老梅在京已经渐渐找到了感觉,索性想找一个再稍大一点的房子,于是移师东直门。这次用了搬家公司,家当半卡车。1995年底,一个二居室的房子,租金一千五百元。

  在央视工作了近三年,老梅决定离开,去做喜欢的纪录片和自由创作,那时还起了一个念头——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了。于是琢磨着买房。因为钱不多,只能考虑郊外的,正好有“777”的销售,先付七万,然后每月七千,连付七年,就拥有一套150平米左右的连体别墅。咬着牙买了房,搬家用了一辆卡车,但从此每天差不多有三四个小时得花在路上,头疼啊。

  有了儿子之后,所有路线都围绕着他上学路线来走了,他在海淀上初中就搬到海淀,他去中央音乐学院上附中就搬去方庄,北京城东西南北住了一圈。之后儿子去了美国,老梅按照多年来居住的心得,选了一个自己觉得最舒服的闹中取静所在,于是放心地买书买CD,告诫自己:短期内一定不再搬家。

  儿子开始“海漂”,在纽约,在波士顿,从学生公寓搬出来自己找房,以后读研目标是欧洲,这么数下来,他未来搬家的频率和路径比老梅还要漫长呢。

  集老梅二十多次的搬家和居住经验,房子不一定大,但是要方便和舒适;别墅虽好,但配套成本太高。交通方便还是第一位的,地段,地段,地段,一位房产大佬教导老梅,在一个交通方便的地方,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尽量步行去解决各种生活必需,时间会节省不少。房子装修不要奢华,一切以舒适为优先,厨房和卫生间很重要,书是最好的装饰品……

  十年之内不再搬家,但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新民印象/目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午后的泳池
精彩老朋友
晒美食
智能机前的思索
冰岛的“冰与火”之歌
搬家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搬家 2018-10-08 2 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