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良心好受些
劳伦斯出生在一个爱尔兰从男爵的家庭,后因父母离异,随家人迁居牛津。在那里,劳伦斯深受牛津大学中东问题学者贺加斯影响,后者还受雇于英国军队。在贺加斯影响下,劳伦斯对中东产生浓厚兴趣,他前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黎凡特(包括叙利亚和黎巴嫩)进行长达1000英里的徒步旅行。后来,贺加斯介绍劳伦斯进入英国军事情报部门供职。
1914年一战爆发,土耳其出人意料地加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与英国为敌。为了破坏土军后方,1916年,劳伦斯潜入巴士拉(今属伊拉克),与试图抗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联系。当阿拉伯领袖谢里夫揭竿而起后,劳伦斯与谢里夫之子费萨尔结为莫逆。劳伦斯向阿拉伯人许诺,赢得对土战争后,阿拉伯人将获得自由和独立,可他清楚英国中东政策的本质却是和法国、俄国一道瓜分土耳其领地。由于担心欺骗被识破,再加上内心希望能通过战斗改变这一结局,劳伦斯狂热地沉浸在贝督因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中,他身穿贝督因衣服、接受对方风俗,这一策略取得成功,谢里夫、费萨尔等人相信劳伦斯乃至所有英国人是为了阿拉伯解放事业而战。
被出卖的盟军
通过灵活机动的游戏战斗,劳伦斯和阿拉伯军团连战连捷,他们在塔菲拉战役中击败优势的土军,拿下红海港口亚喀巴,还让大马士革-麦地那的铁路陷于瘫痪,土耳其整个南方战线都流传着“魔鬼劳伦斯”的名字,而阿拉伯军团成了英军的重要盟友。阿拉伯人被劳伦斯传递的信息所鼓舞,那就是他们自己解放的任何领土都将获得独立。但当1918年阿拉伯人自己解放了名城大马士革后,英军指挥官艾伦比却越过劳伦斯,亲口告诉费萨尔,阿拉伯武装必须离开,否则英军将用武力驱逐,因为按照英法之前达成的密约,这里是归法国管辖的。费萨尔就此质问劳伦斯,劳伦斯无言以对,只能以默默离开表达遗憾,而他的战斗生涯就此结束。
之后,劳伦斯把精力花在推动中东问题的政治解决上,希望不辜负阿拉伯战友的友谊。可是国际政治是残酷的,1919年,劳伦斯陪同费萨尔前往巴黎参加和会,希望能为阿拉伯人争取到更好的安排,可是欧洲列强早有安排,为了报答犹太社团在战争中的帮助,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家园,而按照英国之前的承诺,这片土地是属于阿拉伯人的。1921年,劳伦斯陪同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出席开罗会议,以“彻底解决”中东问题,结果法国获得叙利亚和黎巴嫩,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由英国支配,阿拉伯起义领袖费萨尔“当选”伊拉克国王,却只是英国的附庸。事实上,在列强眼中,对阿拉伯人的承诺,远不如攫取当地石油资源那般重要。
在劳伦斯余下的生命里,英国对阿拉伯世界的背叛,始终困扰着他,劳伦斯只能靠骑马、飙车等刺激性运动麻醉自己。1935年5月19日,刚从英军退役的劳伦斯因摩托车事故去世,年仅47岁。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