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沈银欢 漕泾镇护塘村党总支书记。作为土生土长的村官,沈银欢有着人熟地熟的诸多有利条件,可他从不躺在这些天生的优势里,从2003年7月担任护塘村村主任助理起,他跟着老书记跑遍了全村。在他看来,让群众信得过,关键是干部心里要有群众。
“村干部要善于做小事,只有平时把老百姓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在大是大非面前,老百姓才能支持你。”在漕泾镇护塘村党总支书记沈银欢看来,做群众工作,既要拆“隔心墙”,更要架“连心桥”,既靠形式更靠实事。
请村民参与决策
虽然不到40岁,但自2003年任村主任助理以来,沈银欢在金山区漕泾镇护塘村已当了十几年村干部。2012年起,他接任护塘村党总支书记,成了班子领头人。
沈银欢就任村党总支书记之际正值护塘村涉及许多大市政项目建设。在他带领下,村党总支班子成员划片联系几个村民小组,定期到村民家中、宅基头、田埂头与村民交谈,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村党总支还开始探索把村民请来参加每周一次的村 “两委”班子会,在涉及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时,请村民一起参与讨论、决策和监督。
曾有一个村干部的亲戚,仗着关系找到村里,要求照顾一个镇保名额。村干部拿出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镇保分配实施办法,硬是把这个“官亲”挡了回去。在沈银欢的带领下,村干部作风刷新了,党群关系更紧密了。这些年,护塘村接连创建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走进护塘村,第一个印象就是有不少的公开墙。“一面公开墙,比村干部说一千句话还顶用。”沈银欢指着村头的一面“幸福墙”说,“我们这里贴的是村里百姓的全家福,已是第三版了,基本上每个季度换一下,一开始征集时,不少老百姓还不愿意拿出来,现在大家都觉得让村里人看到自己家里和睦的场景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因而不少家庭都是主动给我们,村民晚上散步时都会过来看看。”
让群众有幸福感
沈银欢在工作中有一个非常淳朴的理念:群众有了幸福感,工作就好开展了。
前两年,在护塘村的动迁安置小区——护塘小区內,不少农民住进漂亮的小洋房、小别墅,但有些“旧习惯”一时却改不了,例如在宅前屋后种菜。“从小区花坛到绿化带,都被居民用来种菜,我们发现之后劝说、除菜、复绿,但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沈银欢坦言,不少人从村宅搬进小区,从村民变成居民,虽然身份改变,心理却尚未转变,“他们将种菜看成是田园生活的延续,而且想节省下一笔买菜钱。”
护塘小区考虑到居民的农耕情结,尝试变“堵”为“疏”,在挨家挨户走访劝说的同时,单独辟出一片约22亩的“开心农场”,引导爱种菜的居民有序地耕耘。这片“农场”位于小区西面,前身是沙石料堆场搬迁后的闲置地块,长期无人打理杂草丛生,沈银欢和村干部领着居民复垦土地,想种菜的家庭只要交纳几十元的复垦费,就能领取一分多田地。居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自留地”种植蔬菜。“不用担心邻居投诉,也不怕被清理拔除,心里更踏实了,选择也更多了!”
68岁的沈老先生是从其他村迁到护塘村的,他最直观的一个印象就是这里村干部都很有朝气,“早上七时不到就可以看到村干部,有次晚上我六时回来,看到沈书记还在工作。”沈银欢说:“小事做好了,大事情就听你的了,经常到老百姓那里坐坐,他们家门口的狗都不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