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吴昌硕先生手书名片
~~~——吴昌硕先生手书名片
~~~——吴昌硕先生手书名片
~~~——吴昌硕先生手书名片
~~~——吴昌硕先生手书名片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手双畅 超妙入神
——吴昌硕先生手书名片
童衍方
  ◆ 童衍方

  西泠印社,占湖山之胜概,居孤山之奇秀。百余年前,印社先贤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使命,捐献资产、家藏,集社西泠,开创百年印坛新风,仰慕而追随者不辍。今年十一月为西泠印社创建一百一十五周年。月前,笔者在西泠印社社址遁庵展厅举办“孤山仰贤”捐赠作品展。集近期创作的书法、篆刻、砖铭、砂壶及金石文玩拓题共二十五件套。内容大都为创社四君子及金石学前辈的诗文、联句。创作过程中,重观先贤妙迹,缅怀先贤德行,受益良多。

  因展览在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吴隐先生的遁庵举办,故尤多重温吴先生之嘉言懿行。吴隐(1867—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后更字石潜,号潜泉,别署遁庵。浙江绍兴人。先生少贫,十余岁即至杭州一碑铺学习镌刻。工余之暇与叶铭同游戴用柏之门,学古文、习许书,摩挲金石、究心篆刻。廿余岁时有诗云:“敢将岁月等闲过,断碣残碑一室罗。金石能为臣刻画,随他刀笔汉萧何。”乃其自况也!

  吴隐在西泠印社创社过程中,贡献最大。他于1915年建遁庵,其旁掘地得泉,遂建“潜泉”,复建岁青岩,还朴精舍、鉴亭、观乐楼(以其侄孙吴善庆为主)。又前后四次共捐大洋490元,占四君子捐资总和之近半。还首创印学专业出版社,出版大量印谱,对推广篆刻艺术及扩大西泠印社知名度,作用巨大。

  吴昌硕先生与吴隐同宗,赏其聪慧,才干,交往密切。笔者在举办“孤山仰贤展”期间,幸见昌硕先生付吴隐名片一帧,虽短短二十字,却心手双畅、超妙入神!

  吴昌硕先生名片为洋白纸,纵8.7厘米,横4.7厘米,印刷体“吴昌硕”三字居中,其两侧行草书题曰:“碑与拓奉缴,碑后略书数行,幸石潜宗台正之,弟吴昌硕顿首。”“碑”字原误写为“拓”字,后改之,若是若非,颇有趣。“缴”字作草写,交付也。“幸”字亦草写,希望也。《汉书·灌夫传》有:“(窦)婴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召见。”意为碑拓件奉交,题跋数行望石潜宗台指正,吴昌硕顿首。

  前人谓笔墨精良,发古香之气。昌硕先生以神来之笔,在洋白纸上挥洒,照样显其弥漫之精力及神采。其用笔用墨,轻重、疾徐、顺涩、浓枯,丰富变化,直泻而下。真有百赏不厌之妙!真可谓“活泼泼地饶精神”!此名片中“奉、缴、略、幸”等字草法,以奇为正,富有变化。“石潜”二字参差错落,饶有姿态。虽为小字却贵能圆中兼方,转中带折,风骨内含,神采焕发!“书为心画”,此书实为吴昌硕先生豪迈、雄浑、恬淡、自然、平易近人的人格写照,臻此境界,焉能不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专题
   第A13版:专题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ZF01版:中缝2-23
蒋耀洲的唯美壶
乾隆工琥珀雕佛手
砚中岁月长
书画篆刻多面手
心手双畅 超妙入神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A26心手双畅 超妙入神 2018-10-16 2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