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天下艺家
     
本版列表新闻
~~~杨丽萍的非遗生活
~~~杨丽萍的非遗生活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的桃源仙境 她的人间烟火
杨丽萍的非遗生活
朱渊
  编者按

  艺术胜在多元,真正优秀的作品在于层次丰富又多面。优秀的艺术家也是如此。

  杨丽萍不仅是舞蹈家更是生活家,把自己活在彩云之南的传统文化里。黄豆豆向来以舞者面目示人,而其实他从小学的是戏曲,会把式。奚美娟是一位会思考的表演艺术家,正迈向文字创作的道路。沈伟在成为享誉全球的舞蹈家之前,一直是以画笔捕捉人物的运动轨迹。还有导演田沁鑫,戏曲演员出身,擅长运营中国大戏院……

  在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本报新推出系列报道“A角的B面”专栏,为读者呈现出一流艺术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智慧面、俏皮面等丰富有趣的“另一面”。

  美丽的云南大理,苍山下、洱海边,有座房子,风景如画,春暖花开……那是“孔雀公主”杨丽萍的家,它有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月亮宫。任谁也料不到,30年前凭着《雀之灵》惊世绝艳的一舞名动天下的白族女孩,就这样随性地遵循着祖辈最传统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竟在那一阙仙境中将自己活成传奇。

  明晚,自仙境中走出来的杨丽萍,将带着她全新之作《春之祭》登上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演出前,记者与她面对面聊了许久,对于曾被视作“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如今被零零后新一代奉为“生活宝典”,杨丽萍长长的指甲轻轻划过衣服的绣片,淡淡道:“人们终究会明白,回归自然才是生活本来的模样。”

  生活 如同一门艺术

  缀着环佩叮当的对襟小褂,手工绣片上是精致的花鸟,一袭长裙拖曳至脚踝,举步间隐约可见精致小靴的滚边。头戴一顶具民族风又不失时尚俏皮的帽子,帽檐犹如美人尖妥帖地覆着额头,在眉心处镶嵌一颗滚珠……杨丽萍每次现身总是美得精致又超凡脱俗,像是把风花雪月全都披挂在身上,让人忘却她的年纪,仿佛永远是洱海畔明媚的少女。

  总有人忍不住夸她“逆生长”,她并不为所动,有着一份任岁月沧桑自有乾坤的淡定:“人怎么可能不老?身体衰老是自然规律,但只要精神不衰老,就能将美的感觉延续。”在杨丽萍的世界里,心境和生活方式都是能美下去的关键,“不要总是去抗拒自然,而要将自己融入,花草树木、花鸟鱼虫,人本就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只是长久以来,我们忘却了原来曾经这样生活。”

  非遗 本是人间烟火

  当初,自中央民族歌舞团办了退休回到云南,一方面,想创立自己的舞团,收集民族非遗瑰宝融入舞蹈,另一方面,也是想回归祖祖辈辈的传统生活,从自然中汲取能量。杨丽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闪着光,从《云南映象》《藏密》到《云南的响声》《雀之灵》,音乐、舞台、舞美、服饰中无处不在的非遗元素,也让她被视作“非遗”传承推广的“斗士”。

  可是聊得多了,杨丽萍总会不经意地提醒,莫要将非遗生活看得那样遥远,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身边,“就如我衣服上的这片刺绣,帽子上的花纹,腰带上的滚边……”或许是少数民族的关系,至今杨丽萍的生活依然有着鲜明的“非遗”印记,吃食、穿着、生活习惯:“很多人都赞许我为非遗传承推广做了多少努力,可在我而言,真的只是想要延续祖祖辈辈传下的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这是我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们曾经存在的印记,我爱这样的生活。”

  时代的车轮前行的同时,并不会因顾惜这些正消失的非遗文化而放慢脚步,在杨丽萍看来,就算不能全部留住,但将他们用幻化成音乐、舞蹈、戏剧的形式,保留在舞台上也是好的,因为它们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血脉,是传统美、自然美、艺术美的结合——非遗生活,不是什么遥远仙境,那是真正的人间烟火。本报记者 朱渊

  ■ 杨丽萍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天下艺家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人物 /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2-23
你的桃源仙境 她的人间烟火
解锁中华民族密码
新民晚报天下艺家A14你的桃源仙境 她的人间烟火 2018-10-18 2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