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40大家·回家” 回到艺术的家
~~~“20·40大家·回家” 回到艺术的家
~~~“20·40大家·回家” 回到艺术的家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梦想启航的码头
“20·40大家·回家” 回到艺术的家
朱渊
■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时值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之际,昨晚,一场名为“20·40 大家·回家”的特别活动在浦江东岸·民生艺术码头举行。田沁鑫、秦海璐、杨丽萍、叶锦添、赵明、汤沐海、龚天鹏、沈伟、谭盾、尚长荣、魏海敏、陶虹、奚美娟、焦晃等众多艺术家纷纷“回家”,回到陪伴、扶持他们成长的艺术平台,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和艺术节的不解之缘,回望20年来的初心与感怀。

  青年艺术家“起跑”线

  当25岁的田沁鑫带着《生死场》登上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那时的她,有着一份同剧中萧红一般的稚拙和对艺术的执着;那时的艺术节,犹如稚嫩的花蕾缀着梦想的露珠,含苞待放。20年里,田沁鑫在这方舞台留下了《狂飙》《红玫瑰与白玫瑰》《青蛇》《北京法源寺》等掷地有声的作品;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也不断汲取着艺术的养分,茁壮成长,绽放出万千姿态,吐露芬芳。

  昨日,艺术家田沁鑫作为晚会总导演再登这方舞台,为20岁的艺术节献上祝福。她说:“是艺术节见证着我从没有名气的青年导演,一路成长到今天。不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经典改编,甚至是尝试新的技术手段,我的每部重要作品都会来上海。肩负着中国戏剧人的责任与使命,我希望能在艺术节这个平台,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表达,并将中国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

  和田沁鑫一样得益于艺术节扶持的还有龚天鹏,他的首部交响合唱作品《启航》,去年为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启幕,这对一个年轻作曲家而言绝对是一份殊荣。在这份鼓舞下,他创作的激情源源不断,而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爱,也让他的笔下流淌出一部又一部如同《京剧幻想》的好作品。年轻的他说:“我要用国际化的交响语言道出国粹之美,通过艺术节的平台将它们奏响世界。”

  艺术之“家”在此闪光

  20年,是艺术节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时代背景下,上海乃至全国艺术文化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艺术家们的“家”,是所有热爱艺术的人的“家”。此次活动,正是从这个办节“初心”出发,回望艺术节20年来的不凡历程与“艺术成果”,承载着厚重的艺术积淀。此次通过汇聚全球演艺资源、集聚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一台特别活动的方式,展现艺术节引领创新、面向未来的平台特征。

  艺术节20年间,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播撒了无数艺术的种子。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被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选为开幕大戏,这是民营院团作品首度承担艺术节开幕重任。导演徐俊感慨:“上海的艺术节秉承着上海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态度和精神,故而总是朝气蓬勃,充满着青春活力,不断吸纳着全球各类艺术精品,充分体现了一个国际艺术节所有的开放性、公正性和艺术性。”

  现已签约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驻节指挥的汤沐海回顾自己的艺术路,正是得到指挥大师卡拉扬毫无保留的指导,才有了今时今日的成就。他自愿担当“艺术节扶青计划”的导师,并在艺术节期间开设大师班课程。

  曾与张军合作共同打造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又接受委约计划创作《九歌·合唱协奏曲》的音乐家谭盾说:“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每部作品都是挑战,艺术节给予了这样一个创造、挑战的平台,对我来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就像家一样,温暖又给予我力量。她也如同一条艺术纽带,把上海和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连缀在一起,让整座城市都发光。”

  20岁的艺术节,正如昨晚开场时那首情景音诗《大家回家》所唱:“在上海,艺术与城市的相遇,是自然而然的;艺术与时代的相遇,是浑然天成的。这座城市的气质属于艺术的,或者说,艺术是属于这座城市的,因为这里是艺术的‘家’。” 本报记者 朱渊

  手记

  幸运的他们

  □ 朱渊

  20年前,25岁的田沁鑫带着她略显稚拙却才华横溢的《生死场》登上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自此扬名天下;去年,25岁的龚天鹏创作了首部交响合唱作品《启航》,被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胆启用为开幕演出,让世界读懂了中国故事;今年,金承志带着年轻的“彩虹”,这一业余爱好者组成的专业合唱团,在共青森林公园的舞台唱响《白马村游记》,为普通市民带去艺术之光。

  无数好像曾经的田沁鑫,如今的龚天鹏、金承志这样的青年艺术家,仰赖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平台被发现、被挖掘,从寂寞角落走到聚光灯下,从籍籍无名到万众瞩目。或许每个时代都有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他们被埋没于人海,若不去挖掘,没有外部力量支持,他们的梦想很难被实现,他们的才华不会被看见。诚如金承志所感慨:“感谢上海有这样一个艺术节,敞开大门,让年轻的梦想得以登台;感谢上海有这样一个艺术节,拆掉‘门槛’,让普通人得以零距离贴近高雅艺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让梦想启航的码头
草坪歌剧“人人夸”
深秋祭春 苦行致远
新民晚报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A13让梦想启航的码头 2018-10-22 2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