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收入168.9元到年收入58988元
江跃中

■ 人均收入和购买力大幅提高,市民在静安区一个大卖场里买买买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昔“七五”期间,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据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市区500户居民家庭调查,1990年人均月收入为168.9元,与1985年相比,市区居民收入水平翻了一番。

  今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58988元,排名全国第一。

  本报记者 江跃中

  家住静安区彭浦镇的居民刘妙兴,节假日喜欢和妻子一起,坐着女儿开的一辆荣威轿车,走亲访友,观光购物。这辆车是他和妻子出钱为女儿买的,“都是沾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光,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不断增加,才有实力购车买房,享受生活。”刘妙兴笑着说。

  刘妙兴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当时还在宝山县彭浦乡的农业机械厂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四五十元,而当时买一辆普通的桑塔纳轿车,也要20万元以上,他这样的收入,猴年马月才能买上车啊。不过,刘妙兴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老百姓的收入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1990年12月29日,《新民晚报》在一版头条刊登报道:“七五”期间上海市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今年人均月收入逾一六八元 家庭生活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记者何彬在新闻中写道:“七五”期间,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据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市区500户居民家庭调查,1990年人均月收入为168.9元,与1985年相比市区居民收入水平翻了一番,扣除同期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8.8%。

  市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家庭生活由温饱型开始向小康型转变,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最快,不少家庭由以粮食为主的“主食型”转向讲究营养丰富的“副食型”。在衣着方面,低档品下降,中高档品上升。服装的更新周期和流行周期都大大缩短。

  “当时虽然收入不算高,像轿车这样的高档消费品还买不起,但我们家的生活水平已经在改善中,彩电、冰箱、洗衣机、录像机、照相机等都有了,吃的东西也开始多起来。” 今年57岁的刘妙兴告诉记者,从那时候起,他和妻子的收入几乎年年增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如今,刘妙兴夫妻俩住在一套100多平方米的3室2厅产权房里,住房面积也比以前大了不少。2年前,女儿要结婚了,他和妻子一商量,拿出积蓄,为女儿买了这辆车。“我现在在物业公司做电工,每个月的平均收入有5000元左右,是20多年前每月收入的100倍,加上妻子退休金也有3000多元,买辆车不算什么。”他说,妻子喜欢旅游,每年一家人花在旅游上的费用有好几万元。

  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生活蒸蒸日上,像刘妙兴这样的上海人,还有很多很多。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的《上海改革开放40年民生成就专题系列报告》显示,2017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988元,排名全国第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支持民企发展,这点丝毫不会动摇
有多少点评可以相信?
月收入168.9元到年收入58988元
变幻灯光书写全新外滩故事
新民晚报要闻A02月收入168.9元到年收入58988元 2018-10-22 2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