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科创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BIM技术助力
为“四叶草”
打造钢铁脊梁
高晓飞 何磊 郜阳
“四叶草”效果图
  这段时间,一件件优质展品正从世界各地陆续运抵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也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

  从空中鸟瞰,国家会展中心犹如绽放的四叶草,四个展馆犹如四个叶片汇聚于中央广场。场馆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钢结构工程公司参与二标段钢结构施工。历经450个日夜,这一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建筑的“钢铁脊梁”终于挺立在上海虹桥交通枢纽西侧,成为上海市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国家会展中心的“钢铁脊梁”背后有着不少科技的元素。中建八局钢结构工程公司力求创新和突破,在项目体量大、工期紧的情况下,利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解决了不少建设中的难题。

  BIM技术将工程各个不同阶段的信息、行为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通过三维数字技术整合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从而降低了工程生产成本,保障工程按时按质完成。通过全专业BIM模型合模,八局钢构人在结构施工前发现多处碰撞点:F2区钢结构楼梯与主结构梁翼缘碰撞、C1区管桁架与支座之间的碰撞……通过技术论证,分别提出了减小楼梯宽度、对于发生碰撞的部位去除弧形托板的解决办法,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此外,根据BIM模型形成的数据库,可准确快速地统计工程用钢量,同时输出构件材质规格、数量、单重、总重及表面积等信息,从而方便制定采购计划和劳务用工计划,增强建造成本的计划性和可控性,将造价估算控制在3%精确度范围内,造价估算耗费的时间缩短80%。而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能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而快速、大量地采集空间点位信息,为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

  据悉,八局钢构人还创新使用了跨地铁线区域125米跨平面桁架安装技术、便卸式三角管桁架拼装胎架技术等。该项目荣获2项“金钢奖”,1项“金钢奖特等奖”,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1项“鲁班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

  通讯员 高晓飞 何磊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BIM技术助力 为“四叶草” 打造钢铁脊梁
“神奇饭菜”让三餐吃出健康
新民晚报科创上海A09BIM技术助力
为“四叶草”
打造钢铁脊梁
2018-10-22 2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