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汇/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奥运冠军徐莉佳换种身份在体坛
~~~奥运冠军徐莉佳换种身份在体坛
~~~奥运冠军徐莉佳换种身份在体坛
~~~奥运冠军徐莉佳换种身份在体坛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被话筒追到举话筒跑
奥运冠军徐莉佳换种身份在体坛
陶邢莹
■ 采访女排队员丁霞 徐莉佳 供图
在大学里学习电视制作 徐莉佳 供图
民办永昌学校为徐莉佳戴上红领巾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扫一扫 看视频
  “欢迎收看索伦特体育新闻,我是徐莉佳,为您带来最新的体育资讯……”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演播室,伦敦奥运帆船冠军徐莉佳用流利的英语主持体育节目,完成了一次体育新闻播音课程。

  这是一年来徐莉佳的日常。在大学校园里,徐莉佳找到了对帆船、对体育的爱的另一种表达。趁新年假期,徐莉佳回到上海,在民办永昌学校和盛大花园小学,她以帆船文化为主题,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帆船人生分享课。“兴趣是对一件事情保持专注的来源,我希望可以和帆船相伴到老。”

  选择从头开始

  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是帆船界的“珠穆朗玛”,里约奥运之后,徐莉佳也想挑战它。然而,这个战胜过那么多困难的女孩失败了。

  “沃尔沃给我的远航梦,狠狠扇了一记耳光。”试训三天,她就躺倒在病床,脖颈受伤、血液不循环,她根本无法适应长期航海潮湿、阴冷的环境。

  人生中第一次,徐莉佳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彻底的挫败。作为中国第一个帆船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她成就传奇的背后,是伤痕累累的故事。几乎失聪的右耳、视力模糊的左眼,生过肿瘤的膝盖……她克服了常人眼里无法克服的困难。

  2017年1月,躺在病床上的徐莉佳,一边看着天花板,一边默默流泪。里约奥运之后,再一次满身伤病,征战全运会是没希望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又淘汰了她,“未来何去何从?”徐莉佳一遍又一遍问自己。

  最终,徐莉佳选择从头开始,在南安普顿大学攻读了8个月的国际管理专业,她重新考了雅思、递交申请,被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体育新闻播音专业硕士课程录取。“如果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备战东京奥运,我也要用媒体人的身份参加奥运。”

  学习拼命三郎

  在上海学校的讲座中,徐莉佳告诉孩子们:“你们要珍惜自己拥有的学习条件,我从小的学习时间不能和你们比,现在只能奋起直追。”

  从帆船到学业,徐莉佳一如既往是个“拼命三郎”。由于天生左眼视力模糊,徐莉佳每天用眼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三个小时,尤其到了晚上,无法看书。

  从英国到中国,从公立到私立,徐莉佳尝试了N个医院的眼科,最终都得出同样的答案:干眼症。治疗的办法,就是避免用眼过度。她几乎成了眼药水专家,一堆各种各样的眼药水常备身边。

  每天将视力最好的时光用来写稿子、剪音频、做新闻。徐莉佳争分夺秒。无法用眼的时候,她就听广播和音频,了解体坛动态。

  一进入索伦特大学,徐莉佳就明确了方向,未来投身于国内体育采访报道。普通话不够好,她就请了一位前主持人当家教,纠正发音。对国内体坛大事不够了解,她就广泛阅读国内各类体育报道,还请母亲给她转发新民晚报的体育新闻。

  为了实践,她和大多数新闻系的学生一样,向国内各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投送简历,在一次次被拒之后,终于收获了五星广播的录取通知书,开设了每周一次的“体坛佳音”专栏。

  采访常有共鸣

  “小徐,你要问我什么呀?”电话那头,是上海足球之父徐根宝的声音。这是徐莉佳约了一个月的采访。在上海上港夺得中超冠军之前,徐莉佳完成了对徐根宝的采访。

  马上,她的广播节目就要满一周年了。专访簿上,已经有了48位体坛名人,从徐根宝到范志毅,从王霜到沈琼,在各个赛场,常能见到记者徐莉佳的身影。

  告别奥运冠军的头衔,徐莉佳从零开始,要说唯一的不同,是身为体育人,她更能与采访对象产生共鸣。她问竞走运动员刘虹,一双鞋子能穿多久。刘虹答500公里。“天哪,好像是车子的轮胎一样。”她对网球选手张帅说:“如果不练帆船,我最想练网球。”可采访完才发现,“网球比赛多得数不清,比帆船比赛还痛苦。”

  每个人的小故事,都让徐莉佳感动。在帆船之外的赛场,徐莉佳找寻到了另一种快乐。继续奋战在体坛一线,传承体育精神。

  从未远离帆船

  鲜为人知的是,徐莉佳已经嫁为人妻。她的丈夫,是自己的教练、英国人约翰·艾米特。如今,艾米特正在执教芬兰队,而徐莉佳读硕士的第一个纪录片作业,就是拍摄自己的丈夫,讲述他的帆船故事。

  婚后的生活,她从未远离过深爱的帆船事业。平日里同丈夫相聚,两人交流的话题,总是帆船。艾米特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执教经历,常请徐莉佳给他的执教出出主意。

  2015年7月,徐莉佳出版了帆船教学绘本《跟奥运冠军学帆船》。这本书,她酝酿并准备了近3年,以漫画形式科普帆船知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随后,她又出版了英文自传。一切都是为了推广帆船。

  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她捐出了自己所有的奖牌证书。每次回到上海,她都会热心参与上海市体育局组织的各类活动,深入校园给孩子们讲帆船的故事。就在最近,她还当选了首届中国帆船协会运动员委员会主任。

  尽管眼睛、耳朵和身体一直和她作对,但无论怎样,都没阻止徐莉佳前进的脚步。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8年终盘点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09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广告/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家装专版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上海版“叶问故事”亮相舞台
从被话筒追到举话筒跑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汇/人物A11从被话筒追到举话筒跑 2018-12-29 2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