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攻坚” 完成旧改征收七千户
兼顾“老小” 德法学校等竣工开学
本报讯 (记者 邵宁)记者从今天上午开幕的杨浦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获悉,今年杨浦区将着力打赢旧改攻坚战,完成旧改征收7000户、收尾6个基地。在民生工作方面,将兼顾“一老一小”,即新增600张养老床位等养老设施,新开工一批小学、幼儿园,上海杨浦德法学校也将竣工开学。
杨浦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旧改是杨浦最大的民生,在去年完成旧改征收5028户、14.12万平方米、收尾6个基地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把成片旧改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探索市区联手新机制,完成旧改征收7000户、收尾6个基地。另外,区里还将多途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进军工路307弄等里弄房屋修缮改造。坚持租售并举,新增租赁房源7500套、代理经租房源4050套。
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方面,将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构建杨浦特色的睦邻养老模式,新增600张养老床位、1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家社区食堂、4家助餐服务点。为应对小学、幼儿园入学高峰,国安路小学、政学路配套学校、叠翠路配套幼儿园将开工,上海杨浦德法学校、同济中学改扩建等项目竣工。还将制定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进一步强化幼教、托幼机构和人员管理服务。
在生态环境方面,杨浦区今年将完成新江湾城纬二河、绿河等新开贯通河道项目。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创建达标居住区669个,建设“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点314处。新建公园绿地5万平方米。
杨浦区有着15.5公里的滨江岸线,今年,区政府还将对标国际一流滨水岸线,吹响滨江高品质开发建设“冲锋号”。今年将完成永安栈房、毛麻仓库历史建筑修缮,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国际大学生创意市集等活动举办为契机,通过创新创意、文化赋能,打造可阅读、宜漫步、高品质的滨水公共空间。加快完善滨江中北段“活力滨江、智汇杨浦”发展蓝图,促进军工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加大对复兴岛的整治管理力度,做好保护利用工作。
闵行
推进实施10项实事项目
本报讯 (记者 鲁哲)2019年闵行区将开办7所中小幼学校,确保各街镇至少开办一家非营利性托育机构,完善“互联网+托育”服务。闵行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5日开幕。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闵行区将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级。在养老服务方面,将推进20家养老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10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巡诊服务。建设16家助餐服务点。打造具有全市示范性的认知症专业养老院。试点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在住房保障方面,抓好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及保障房等建设。教育方面,将开办7所中小幼学校,确保各街镇至少开办一家非营利性托育机构。另外,将安排10项区政府实事项目:
●新增1000张养老床位,完成10家薄弱养老机构改造
●完成900个垃圾箱房改建
●实现淀浦河、新泾港绿道贯通
●新增180公顷绿地林地
●消除100条段中小河道“劣Ⅴ类”水体
●完成900台老旧电梯安全评估
●新建2个公交枢纽、优化5条公交线路
●动迁安置房建设开工50万平方米、竣工10万平方米
●完成5.5万平方米旧改
●完成公安派出所“综合窗口入驻8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长宁
全面完成生活垃圾分类
推进四个美丽街区建设
本报讯 (记者 袁玮)记者今天从长宁区第十六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今年该区将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实施精品小区建设100万平方米,拆除存量违法建筑3.1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1万平方米、立体绿化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家门口工程”等区政府实事项目和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等目标。此外,今年长宁区还将以人文新华、艺术愚园、静雅武夷、漫步番禺为主题,推进4个“美丽街区”示范区域建设。
今年长宁区的重点工作包括加快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在“八张改革特色牌”方面扩大试点范围,推动“一照多址”跨市互认,深化“一证多址”登记备案。争取率先探索开展企业网上注销服务,营造更便利的企业退出环境。完成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推动“虹桥(海外)人才荟”实体化建设,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区功能和品质。加快推进非成套公房综合改造,实施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精品小区建设,鼓励多层房屋加装电梯,全面解决居民家庭无卫生设施问题。以人文新华、艺术愚园、静雅武夷、漫步番禺为主题,加快推进4个“美丽街区”示范区域建设。实现“无违建街镇”创建率达100%。
着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落实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协议,推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提升医疗服务能级,推进同仁医院创建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加快同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区妇幼保健院扩建和光华医院新院址建设,推动区妇幼保健院和精神卫生中心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从雨污混接整治等多方面入手,推进长宁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保持9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持续推进公共绿地和立体绿化建设,贴合公众需求升级慢行地图,加快推进苏州河健身步道、外环林带生态绿道和新泾港沿线慢行系统建设。
普陀
新增300张养老床位10家社区助餐点
本报讯 (记者 江跃中)在昨天开幕的普陀区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今年将继续聚焦围绕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统筹做好各类民生工作。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普陀区将加强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推进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联动共享和系统集成,新增300张养老床位,新建3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家社区老年人助餐点,改建86张失智老人床位。三源路福利院、沪嘉北养老院项目竣工。建立健全0-1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机制。
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通过新建配建和盘活利用相结合,加大租赁住房筹集和建设力度。启动长风、曹杨、真如、万里4个街道的整街道修缮改造。结合小区微更新,因地制宜完成6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新开20个地块的旧住房成套改造,切实改善群众居住困难。
建设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推进4所幼儿园争创市示范性幼儿园。推动实施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开工建设区康复医院、桃浦老年护理院。推动桃浦国际健康产业园建设。
打造“苏州河书房”,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读书会。推进沪西工人文化宫区域改造和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开展桃浦、真如等重点地区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嵌入式公共体育设施。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全面建成25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构筑“15分钟生活服务圈”。
提高安全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完成1766台老旧住宅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的加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