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药医心病
星期六总是医院最冷清时分,不少术后恢复的病患会选择这一天离院,但对医生而言,并不存在双休日。心外科的张小飞连轴转完成了2台心脏手术后,来不及喝一口水,脱了大褂拿起吉他,便从手术室“转战”医院4楼住院部大厅。作为“手术刀乐队”主力之一,他约好了小伙伴们在大厅为病患表演。活动现场,早有不少患者及家属熟门熟路地抢占了有利地形,等待着他们的张医生来一曲《父亲》,以慰思乡之情。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平实的几句唱词勾起了湖南小伙周毅对父亲的思念,来沪治病月余的他,正在等待一次心脏手术,想着兄弟几个都在大城市打工,家里的农活只有父亲一人支撑,就很牵挂。如今眼看就要开春了,他决定做完了手术无论如何也要回家一次,陪陪老人。
听见外头唱得热闹,4岁的王紫嫣也吵着要从病房里出去听歌,可她身上接着心跳检测仪,不能随意走动。很快,乐队另一成员胡景浩便拿着笛子走入病房,他给小女孩吹了一曲《多啦A梦之歌》,熟悉的旋律一起,就让女孩破涕为笑,还跟着乐曲唱起了歌。王紫嫣是河南商丘宁陵人,她的父亲在她一岁半时死亡,母亲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如今和90岁的奶奶,两个智障的叔叔一起生活,在商丘市爱心联盟和商丘市爱心团团组织的帮助下,辗转来到“远大心胸”接受救助。别看小女孩只有4岁,却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常跑医院,平日里很少见她笑得这样开心。
医患两得益
“手术刀乐队”成立于2009年。当时,刚刚入职医院的张小飞在中秋晚会上秀了一段吉他弹唱,让同事们大为惊艳。自小热爱音乐的张小飞,很快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成立了乐队。乐队共五名成员,医院信息科的傅恒宽担任贝斯手,医院品牌部干事徐兰青、吴毅穹分别担任鼓手、键盘手,擅长吹笛子的医院内部网站维护干事胡景浩也加入了乐队。
除了在医患联谊会、节日晚会上“手术刀乐队”会一展身手之外,平时“手术刀乐队”也会不定时在医院内为医院的患者与家属进行演出。尽管都是忙得恨不得一个人当成两个用的医务工作者,但哪怕缝里插针大家也都要抽些时间定期练习。乐队成立至今快10年了,已然是“远大心胸”的明星乐队。
哪个医生不是为了治病救人的理想投身这个行业,但和死神赛跑并不总能获胜。张小飞坦言:“现代医疗手段再发达,很多时候也会无能为力。”每当感觉力不从心时,他就会拿起吉他用音乐鼓励自己。而面对常年与病魔斗争的病患,张小飞也希望乐队翻唱的那些积极、励志的歌曲能够疗慰他们的心灵,“我们希望用音乐帮助病人舒缓压力,加油鼓劲,让他们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疾病。”本报记者 朱渊
马上评
一剂心药
即便华佗再世、扁鹊再生,也有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医疗科技再发达,也有手术刀够不着的地方。那么,不妨让音乐歌舞、诗词朗诵来试试。它们不是治病的药,却是治心的“安慰剂。”
心情对病情的恢复究竟有多大作用?医学上尚无定论,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艺术的“治愈力”,就像不论大病小病,末了,医生总要关照一句“保持好心情”。这是处方之外的药,没的配,却往往能影响生命的长度。
不管是瑞金医院医生参与的诗朗诵,还是“远大心胸”的“手术刀乐队”,都是医生在现代医疗手段之外为病患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这是一张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艺术处方”,试图让病患暂时从现实痛苦中“抽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支撑,坚定对生命的热爱和生活的渴望。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