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一句夸赞之语,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卫视中心主持人曹可凡却听出了弦外之音。
曹可凡认为,这固然说明如今一些主旋律作品在守正创新上取得了成功,却也暴露出不少作品在媒体融合推广、舆情把握方面比较薄弱,导致市场上存在“主旋律没有收视率”的认识误区。
今年全国两会上,曹可凡带来一份建议,呼吁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寻求多方合力,推动电视文艺主流创作的均衡发展。
模式和选题创新
主流题材也很好看
“近年来,一批优质精品节目和剧集火爆荧屏,尤其是那些实现模式和选题创新的部分节目,率先取得社会认可。”
曹可凡认为,诸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创新节目,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纪实寻访节目《闪亮的名字》等,还有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大江大河》等剧集,通过鲜活的电视艺术手段,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基因,成功引发群众的兴趣,也实现了中国声音在国际平台上的广泛传播。
不怪观众误读
只因创作还有问题
不过,在曹可凡看来,一些观众之所以会认为“主流题材不好看”,说明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电视文艺的主流创作客观上也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发展不均衡。曹可凡发现,目前弘扬主流舆论的电视文艺作品的研发主力,仅是央视及排名比较靠前的上星卫视和视频平台。这让节目的整体数量十分有限;再加上缺乏系统的梳理和交流,部分地区虽有值得深挖的好素材,却因创作能力不足而未能及时呈现。
另一个原因是电视节目前期研发的扶持体系还未健全。一档节目的播出效果,国际通行的手段是鼓励节目推出先导片、试播片,及时跟踪观众反响,这都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
此外,有的作品市场推广机制不够完善,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也是重要原因。
提出四点建议
让主旋律飞入百姓家
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让电视文艺的主流创作既有高站位、高视野,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曹可凡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在选题策划方面,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主管部门牵头,提前规划布局,不断提升选题策划能力;对于重点节目和剧集,各地广电主管部门也应积极跟踪,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积极展开各地区媒体集团的创作交流互动;探索央视和卫视频道的优质节目的二次展播,实现节目资源的再利用。
其次,完善电视文艺主流创作的前期孵化机制。在剧集方面,加强重点选题的策划与研发,通过专业的评审机制,助力作品提质升级。在节目方面,针对试播片、先导片的创作,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鼓励央视和卫视及网络平台在版面编排上开辟“试播节目带”,丰富观众调研手段;推动国家级剧本库、节目模式库的设立,助力主流舆论的海外输出。
第三,加强电视队伍的人才培养,各级主管部门应定期举行创作学习班,组织电视创作人才广泛交流、共同学习;加大对广电系统人才培养的资金扶持,加大对杰出人才的鼓励和嘉奖;打通新人的成长通道,尤其是注重剪辑、舞美、音响等不同工种的人才培养。
第四,拓宽电视文艺主流创作的宣传推广渠道。打通全媒体矩阵通道,让优秀作品实现多样态、多终端、立体式、全覆盖传播;注重电视文艺的主流创作进校园、下基层,通过点映会、座谈会等丰富的手段,服务群众的文化生活。 特派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