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0岁的老人还在工作?
印象中这么大年纪的老人,不是步履蹒跚需人搀扶,就是坐在轮椅上需要推行。当然,也有例外。生活在新时代的贺舜岐老先生,原本是个“独唱”者,现今拉起了一群“合唱”的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旋律,伴随着美丽的晚霞,在我们这个城市回响……
为了理想“再上岗”
严寒冬日一抹阳光的早晨,尽管寒气逼人,我迎着暖暖的阳光出发,想早点见到这个活力不衰的他。噢,他叫贺舜岐,1930年出生,中共党员,离休干部,住在杨浦区殷行街道。
贺老是中华针灸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耳穴学会会员,擅长针灸治疗。他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50余年,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2010年,贺老来到殷行社区学校,对校长说,自己有一技之长,想创办一个社区按摩经络培训班。校长听了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这是好事,理应支持;为难的是:一是社区学校办学经费有限,师资费用无法承担;二是贺老80高龄,身体吃得消吗?贺老一看校长的眼神,心里就明白,他对校长承诺,培训班的上课都由他来,不需要任何报酬,连上课的资料、讲义也由他自备;至于身体状况嘛,贺老抬起头,用拳头拍拍胸膛,大声说:“我一无三高,二无其他老年病,身体硬朗着呢!”校长喜不自禁:“好!就这样!”社区按摩经络培训班启动了。
从此,每逢周二上午,无论刮风下雨,贺老准时出现在社区学校的课堂讲台上。每周两小时的课程,贺老都是精心备课,光前后各种上课的讲义就有五本,每套印刷工本费18元。贺老信守诺言,免费发给学员一人一套。中老年常见病的预防、按摩和针灸,是贺老授课的重点内容。为了使每一个老年学员能听懂、学会,贺老把医学专用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用人体模型或自己身体来做实验。互动式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老年人较快掌握了按摩、针灸技能。办了四年培训班,硕果累累,毕业的学员达130多人。
考虑到贺老年事已高,有关单位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不再办培训班。贺老非常想把自己的医学知识传承给更多的人,就找到街道老干部科。老干部科及街道为老服务中心的领导了解情况后非常支持,开办了“银发经络养生保健沙龙”,让学员们轮流做老师,贺老在旁指导,也是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这个沙龙一直坚持到2018年的夏天。
路途再远,不影响“上岗”
因为老爱人身体欠佳,2018年的夏季,女儿特地将老两口安排住进了宝山的一家养老院。
人在宝山,心却留在殷行,因为贺老放不下街道的“银发经络养生保健沙龙”班……
九月初的一个星期二,下着大雨,保健沙龙的学员们都已经到齐了,大家纷纷议论说贺老不会再来了。就在这时,教室门徐徐打开,一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步履轻盈地走了进来。贺老来了!真的是他。大家先是一愣,接着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贺老摆摆手,深情地说:“再过两年我就步入鲐背之年,我承诺过不到90岁绝不‘下岗’。能为老年事业出一份力,是我的快乐。”贺老从宝山来殷行要转几部公交车,不要说是年近九旬老人,就是年轻人也怕烦啊。街道干部对贺老说:“别乘公交车了,我们派车来接您。”贺老说不用了。街道干部只好说:“贺老,一旦需要派车,尽管说啊。”贺老“嗯”了一声,却一次也没有用过车。
从 “按摩经络培训班”到“银发经络养生保健沙龙”,它们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年学员,其他街道包括外区的老年人,纷纷慕名来听课。每次上课,仅30人座位的教室,要增加座椅,挤满近40人。有的学员从闵行浦江镇赶过来听课,有的夫妻一起来听课。贺老对待教学是一丝不苟的,有时为了一个案例,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呆就是半天。所以,他讲课时,学员们连上厕所都不肯去,生怕漏了学习要点。
72岁的曹阿姨,跟着贺老学习了5年。她对我说:“原来自己体弱多病,经常跑医院。心情不好,负面情绪还影响到家人。如今学会了自我保健,会拔火罐会按摩,身体健康了,每天心情都好了。在贺老的指导下,还学会了电脑和微信聊天。原本今天中午老同学聚餐,这桌大餐可以放弃,但贺老的课不听不行。”
一位姓曹的大姐,今年59岁,自嘲“帽子”大姐。原来她有头痛病,特别是夏天,一吹空调,头疼怕冷,一年四季都戴帽,大伏天也不例外,就医效果不明显。听说贺老的经络课很有效果,曹大姐于是慕名而来。现在她学会了按摩调理,发病率明显降低,气色变得红润,终于甩掉了帽子,变成了“脱帽”大姐啦。
25名连续三年在培训班学习,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员,领到了结业证书,这些学员特有成就感。贺老创办的“银发经络养生保健沙龙”班,被列为第一批上海老年人学习团队,曾被评为2014年度上海市老年学习团队第一名。
时时刻刻“在岗”
贺老有个习惯,只要外出,他随身必定携带一个小包,里面装着药水棉花球、金针,以便急救之用。
一次贺老路过中原路、嫩江路欧尚超市门口,见一女青年脸色苍白、昏迷不醒。他观察后,从小包里取出金针消毒后,为女青年扎了一针,很快她苏醒过来了。贺老叮嘱她的男朋友再去医院就医,检查心肺有无毛病。还有一次,贺老在海宁路看见有人围观,他挤进人群,见一女青年躺在地上不省人事,贺老赶紧在她的人中处扎了一针,不见效果,又在虎口扎了一针,前后一共扎了三针,同时不停地捻针。女青年终于醒过来了,随后救护车也到了。贺老将扎针情况向随车医生作了交代。贺老凡乘地铁或公交时,遇有人头晕和小孩呕吐,都会主动予以中医方式的治疗,并将注意事项告诉对方。
不到九十“不下岗”
贺老为了兑现不到90岁不“下岗”的承诺,保持在三尺讲台上最佳精神状态,平时注重锻炼和养生,耄耋之年学会弹钢琴和唱歌。他学弹钢琴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通过双手之间的配合,来提升反应速度和捻针的控制精度,锻炼听力,提升记忆力。唱歌是为了歌唱时的唇齿舌运动、配合,保持口齿清晰、耳聪目明。
这两年,贺老也“赶时髦”学会了电脑和微信聊天,一方面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技能,另一方面是为了利用微信这个平台,建立多个微信群,目的是便于和学员沟通,能在群里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问,或把网络上看到的相关好文章,在微信群里推荐给学员。有一位学员几天没有上线,贺老觉得奇怪,就主动联系,方知他不小心摔跤骨折了。贺老不顾年迈,去学员家探望,并细心指导有助康复的按摩方法。今年初,贺老将养老院选择到了新江湾城,目的就是离上课的地点近。
贺老传授了中医技能,也留下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培训班的众多学员。如今大家以志愿者的身份,经常出现在公园、小区、老年活动室和托老所等,用学到的本领,免费为他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