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陕西北路》拍成了。作为出镜嘉宾我很激动,在开播仪式上谈了一番自己对这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情结。无论是在当静安区人大代表,还是在当市政协委员期间,我几乎每年都递交这条马路的建议或提案。
我与这条绿叶婆娑、文化深厚的陕西北路交往,至少可以追溯到1980年,感受颇深,当年,《新民晚报》复刊筹备组就设在陕西北路上。
也许冥冥之中与陕西北路有缘,晚报在九江路临时社址度过了十年之后,搬至延安中路和威海路的两处正式社址,这里也均与这条百年老街近在咫尺,相隔仅百米,每天上下班我都要路过陕西北路,这也让我知道了更多这条马路的“前世今生”。
10年前的一天,对党史研究颇深的好友吴基民对我说:“你知道吗?现在的时尚高楼恒隆广场,当年就是上海大学的遗址,它培养了许多早期共产党人,也孕育了五卅运动……”我听后一惊,自己每天走在这条马路上,竟不知在霓虹闪烁、广告林立的繁华背后,会隐藏着这些沉甸甸的红色历史故事。
李大钊、恽代英、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陈望道等在上海大学这一红色学府进行过演讲,瞿秋白还在这儿唱响过他翻译的《国际歌》,这里走出的优秀学生中有王稼祥、博古、杨尚昆等。我当政协委员第一年,就以陕西北路为例,写了第一份提案《应让历史文化与繁荣商业交相辉映》。
陕西北路过去名叫西摩路,仅新闸路至巨鹿路短短1公里中,就有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文化遗迹等21处,有荣家老宅、马勒公寓、怀恩堂、西摩会堂、崇德女中、华业公寓等。
与上海大学遗址仅一步之遥,就是宋家老宅,不仅宋氏三姐妹和她们家人在此居住,许多近代中国历史人物也在此登场,这是一座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历史风云的花园别墅。在这里,蒋介石和宋美龄举行了轰动一时的蒋宋联姻,宋庆龄创办了第一个新型的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可见,陕西北路这条历史文化名街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留下了南北和谈的历史记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海派文化特色。
知道了更多这条百年马路的历史故事,我几乎每年都递交有关陕西北路的政协提案。现在恒隆广场门口草地上的上海大学遗址石碑以及陕西北路上一些建筑文物的铭牌,就是静安区文化部门对此的积极回应。市政协委员们还在宋家老宅举行推进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对社会开放的提案研讨会,以求推动建筑文物开放重点“突破”。
我工作在静安区,生活在静安区,数十年漫步于这条名街,件件提案,次次发言,点点努力,感慨良多。上海现有三条百年老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即徐汇区的武康路、虹口区的多伦路和静安区的陕西北路,它们都是上海响亮的文化品牌。陕西北路是其中第一条被拍成纪录片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荧屏传播也能让社会大众更加珍惜和关注上海百年马路的历史文化。而上海城市的历史文化精华,也大多凝结在百年马路的建筑文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