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今“逆生长”
胡展奋
  胡展奋

  日前应邀去大剧院观摩了乔榛主导主演的经典诗文咏诵音乐会“数风流人物”,且喜且惊。

  七十八岁的乔榛,中风之后的乔榛,老圃新枝竞吐奇,居然担纲主演,既有筋骨神韵,又有高度温度,甫一亮相就博得了长时间的满堂彩,作为一种艺术的“逆生长”大有苏东坡之“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大境界!

  这是乔榛吗?康复得如此理想。

  说“听着他的声音长大”迥非虚言,我们分别熟悉他青年、壮年以及花甲之年的声音语态,深沉醇厚,高贵蕴藉,但五年前我在雕塑家严友人处遇到他时,曾觉得他彻底完了,又是中风,又是CA,手脚震颤,嘴都歪了,老天是那么的不公,让一位艺术家过早地离开了舞台……

  然今,乔榛又站在了声音与表演的圣殿,奇怪的是,对他一切的滞碍与厄难,竟都转化成独家独门甚至无法复制的艺术之魅,病残复出的他,不但嗓音更其圆润深沉,而且还以其深湛的艺术功力,借“残”出海,转圜顺变,变失衡的蹒跚为悲怆的踉跄,变僵硬的颟顸为茫然的踟蹰,在朗诵《钗头凤》时,举手投足完全重铸了——或者说重现了一个在沈园局促蹀躞的陆游,将天人交战而悲痛欲绝的陆游演绎得“比陆游还陆游”,一个悔恨失态而自责崩溃的陆游——直白地说,健全人再怎么神乎其技也达不到如此逼真的境界!

  而在表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干脆优化自己的肢体劣势,剞劂趔趄,拖步踣踬,配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天籁之声,以十足的代入感把一个晚年潦倒而理想不倒的杜甫,演绎得全场撼动,掌声如雷。

  所谓奇迹。

  这些因病残而诞生而升华的境界,因为由衰而荣,由枯返青,前人有称为“嬗变”的,有称为“豹变”的,有称为“窑变”的,现在多有叫做“逆生长”的——可谓夺天地之造化,参日月之玄机,可遇而不可求,艺术家本人不可预知,大环境本身不可预设,远的可看左丘、马迁,目瞽身残而有良史,近的就是麒麟童周信芳,“倒嗓”之灾反倒催生了一代艺术大师。

  “倒嗓”,过去指的是演员的嗓音突然变坏了,不能发出正常的声音,一般就此绝迹艺苑。

  1909年9月在天津,周信芳不幸倒嗓。他年少时嗓子极其俊逸清亮,这次天津倒嗓,忽然一字不出,周围人都以为他从此完了。但他并不气馁,每天清晨继续喊嗓锻炼,另一方面积极寻医问药。经过努力,虽然未能恢复到原来那样宽亮境地,但打兔得獐,因祸得福,反而在沙哑中获得了独树一帜的“苍劲致远,粗粝险绝”的无上境界,形成了红遍海内的“麒派”。

  无独有偶,扬州八怪中的高凤翰(又号南阜、废道人、老痹、病痹、丁巳残人等)也有类似的传奇。他本来就书法一流,在官场倾轧中,受诬下狱,饱经磨难后,右手突患麻痹之症,不能再作字画,绝望之际,试用左手握管,然而尽管是同一个大脑支配,写出来的字,却像稚童涂鸦,气急败坏之余,掷笔于案,而跺足长叹之际,偶然一瞥,发现那“剞劂趔趄”的笔触,不正是他以往苦苦追求的“天趣”与“老辣”吗?

  以往,右手太规范,太流畅了,左手却在生涩拙朴中,展现了“天趣”与“老辣”,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劫难后的福祉呀!

  从此,常人是“倚老卖老”,高凤翰可是“倚左卖左”,不久声名大振南北,以至于“南阜左书,一纸难求”,他的左手字,在右手字的巅峰上再造一境,朝野上下,纷纷求字,就连郑板桥冒他之名而写的赝作,也被索讨一空。

  “逆生长”古已有之。寄语乔榛,君道不孤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财经
   第A16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乐活年华/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古今“逆生长”
“活化”一词有启发
珍珠微光
三色堇(中国画)
植树节,我记住了
当小笼包是巧克力馅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古今“逆生长” 2019-03-23 2 2019年03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