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年汽车制造业开局的利润走势,业界普遍预期,有负值的心理准备,但没有预期到负值两位数,且突破40%,负得如此之多、跌得如此之惨。
究其原因,大体上有如下五个因素。
一是利润同比基数相对较高。汽车制造业利润2018年全年负增4.7%,但去年1-2月利润总额917.3亿元,同比只是微降1.8%。今年1-2月利润同比竟然下降高达四成之多,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因素相关。
二是春节假期效应尤为凸现。今年1-2月,与往年1-2月相比,1月末-2月中旬,都在长假氛围之中,长休假效应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比往年“大得多”。
三是汽车产销两位数双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汽车产量372.0万辆,同比下降15.1%,其中轿车145.8万辆,下降17.8%;SUV/123.0万辆,下降21.3%。汽车日均产量6.3万辆,增速下降15.8%。汽车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随之下降5.3%。中汽协《产销快讯》显示,1-2月厂家销售汽车385.15万辆,同比下滑14.94%;其中乘用车下滑更甚,销售324.32万辆,同比下跌17.51%。另据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数据,1-2月,汽车终端销售“春寒料峭”,市场尤为低迷。限额以上单位汽车(乘用车)零售额5976亿元,同比下降2.8%;车辆购置税收入671亿元,同比下降1.7%。
四是营业收入持续下降。去年汽车制造业利润下滑时,营业收入增速虽有减缓,但没有滑入负增状态;今年1-2月营业收入11274.7亿元,由2018全年的增速3.4%,跌入负增长(-9.1%),增速落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3.3%)13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今年开局经营状况不佳,汽车业发展形势严峻。
五是汽车业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月份汽车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7%,1-2月同比下降0.4%。
汽车制造业利润大幅下降,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时称:1-2月,汽车、石油加工、钢铁和化工等四个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减少370.7亿元、317.3亿元、290.6亿元、188.8亿元,“上述四个行业合计下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14.2个百分点。”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