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聚焦
     
本版列表新闻
~~~校园沪剧展演中小学生排练忙
~~~校园沪剧展演中小学生排练忙
~~~校园沪剧展演中小学生排练忙
     
2019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剧小花盛夏开
校园沪剧展演中小学生排练忙
吴旭颖
小学生单语涵在排练 吴旭颖 摄
沪剧演员徐蓉(黑色衣服)指导小演员 吴旭颖 摄
  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后天举行颁奖典礼和展演活动。为了打磨节目,在舞台上呈现更好的风采,来自上海中小学的参赛者们顶着酷暑来到上海沪剧院,在专业青年演员的指导下,进行三天的集中排练。

  发烫的扩音器

  下午两点,浦东新区观澜小学的9位小演员就从学校出发,集体乘车前往34公里外的上海沪剧院。凭借沪剧表演唱《红梅赞·绣红旗》,他们刚刚在首届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上,获得了最佳集体奖。在后天的展演上,他们将与闵行区华漕学校、浦东新区南码头小学和东港小学一同表演这首经典曲目。要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将四个学校的30名小演员融于一体,无论对沪剧院的老师还是小演员们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沪剧院的青年演员徐蓉接下了这个挑战。开排之前,她准备了两样“装备”——一杯茶水和一个随身扩音器。 “腰身挺直!”“手型不要松!”“大旗举高,小旗亮出来,但不要挡住脸。”她一边帮小演员们重排队形,一边“抠细节”指导她们的身段。两个多小时的排练里,她水还没来得及喝几口,扩音器却已经用得发烫。即便排练室里开着空调,徐蓉额头仍挂着细细的汗珠,但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台上的小演员们,专注的神情仿佛已经忘了夏日的炎热。“时间实在不够。”这场排练延长了半个多小时。直到下一场排练的小演员们都已经等在门口,徐蓉只好连声抱歉,表示“再走最后一遍。”最后一遍,徐蓉用手机摄录下整场表演,发给各个学校的带队老师,让孩子们回去也能对照练习。

  耽误的兴趣班

  辛苦的不仅仅是沪剧院的老师,还有牺牲暑假时间来排练的小朋友们。观澜小学二年级的单语涵,是表演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小演员。年纪虽小,演技却丝毫不输阵,即便是临时增加的“捏针绣旗”动作,她也只看了两遍就做得和老师一样。小语涵不是上海本地人,她的家乡在浙江,寒假的时候,她还和爸爸妈妈一同回老家探亲。今年暑假,为了参加沪剧大赛,他们就留在了上海。备赛阶段,团队的排练时间还和她报名的暑期书法和舞蹈兴趣班有所冲突,每次耽误了课程,她都要利用休息时间观看兴趣班课程录像补课。展演前的这个星期,她更是忙得“团团转”——下周她就要参加古筝六级的考试,这周只要有空闲,她都忙着练古筝。即便如此,沪剧排练她还是一场不落。去年,刚开始学沪剧的时候,小语涵连一句上海话都不会说。她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才终于把唱词一点点“啃”了下来。她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没有‘十年功’,但是每多花一点时间练习,台上的表演就更出色一点。”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教育专版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4版:广告
评弹伉俪开首档
沪剧小花盛夏开
两头热
新民晚报文体汇/聚焦A09沪剧小花盛夏开 2019-07-27 2 2019年07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