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会儿艺为什么要排演儿童肢体剧,题材还是一篇五六千字的军事论文《孙子兵法》?编剧杜村实话实说,在参加各国艺术节、戏剧节时,我们发现我们的儿童剧阵仗大、成本高,制式多年来并没与国际接轨,而国际上各儿童剧团大都以家庭演剧团为核心,人员少,易出行。最终的结果就是,创建已70周年的中福会儿艺参与各国戏剧节的机会不多,因而在世界上知名度不高。
于是,中福会儿艺的编创人员决定齐心协力筹划一台“既能代表院里实力,又具有‘全球通用语言’,可以走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直至欧美戏剧圈,能够传播国学精华的代表作。”有人提出:“中国儿艺有一出肢体剧《三个和尚》,每年能在世界各地巡演100场。”全球通用的“肢体语言”就此被确定为主要形式——全剧基本不说话。杜村还认为:“《孙子兵法》的全球影响力相当广,而且,军事、武学等也适合以肢体方式呈现。”故而,剧目的内容和形式就此定了下来。他们还邀请《孙子兵法》研究专家于长滨到院里来举行讲座,分析这篇军事论文。
当杜村从编故事的角度去研读《孙子兵法》时,就发现改编难度很大:“如果说‘三十六计’是‘术’的话,《孙子兵法》就是‘道’——每一条‘道’都可以衍生出三十六计,全篇可以生发出三百六十计……”苦思冥想后,他终于“心生一计”——从一个小孩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斗智斗勇”的过程“诠释兵法”,但是,他转念一想:“教育方式,并非全球通用,所以,这个办法不行。”此后又生一计:“一个孩子想学习兵法,在梦中,他穿越到世界各地的经典童话当中,旁观了一个个童话故事新编。新编内容包含兵法。”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变成了乌龟用计战胜兔子……最终以《海的女儿》的故事结尾。杜村表示,全剧的主题是:“善良比智慧更重要。”
为了适应海内外巡演的需求,肢体剧《孙子兵法》所有布景和道具的设计,都将容纳于可以托运的8个拉杆箱之内。据悉,目前已经初步确定,9月在沪首演,随后参加日本的冲绳戏剧节。
中福会儿童肢体剧《孙子兵法》,正升起风帆,预备起航。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