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们红歌商店的老同事在西湖饭店聚餐,来的人不少,有三四十个,小别重逢(聚餐每年两次)倍感亲切:互致问候,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关心未能与会的那些老同事的近况,有问到陈林云,遗憾地告知:她于去年10月去世了。
去年7月,我投书本市一家报纸,一表对四十多年未谋面高中同学沈行远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渴望能再见面。笔者目力不济,不玩手机,不触网,不懂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便于联系,我留了一只家庭电话,信稿见报后第三天,老同事陈林云打来电话,使我又惊又喜,我们已有三十多年未联系了,1963年我进本市最大的无线电商店红歌无线电行工作,陈林云是单位业务骨干,经验丰富,作为老职工,她对我这个新职工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作为长者,她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那样,在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当红娘,牵线搭桥,虽无果,但我永铭心头不忘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陈大姐响应党的号召,支援上海石化建设,举家去了金山,退休后还继续发挥余热。1979年我曾随洋师傅、陈福根兄去金山看过她,后来我们失去了联系,我问了陈大姐的住址,打算找机会去看她。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办事拖拉,七月没去,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也没去,其间老同事吴钰云来电,我们曾相约两人一起去,只是光是心动没有行动。时间到了12月,12月2日我决定当日去看陈大姐,买了一箱莫斯利安酸奶,几斤生梨,带上一张照片,一本通讯录。(2001年福根兄组织了一次红歌老同事聚餐,除商店老职工外,还请来了数位公司老领导,大家合影留念,福根兄搞了本通讯录,我想给陈林云看,便于她与老同事联系)。吃过中饭,我们兴冲冲直奔宝山区通河新村陈林云家,进陈府不见陈大姐,她女儿说母亲10月患病,一月不到就走了,我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陈林云遗像前我欲哭无泪,捶胸顿足,我悔、我恨,为什么不早点来看陈大姐,要一拖再拖,恳请陈大姐宽恕,她女儿从一只盒子里拿出妈妈的一件遗物,陈大姐剪下的有我电话号码的豆腐干文章。高兴而去,伤心而归,一连几天我感到胸闷难受,茶饭不香觉不甜,常常自责,自己像犯了一桩大错似的。
人生机会多多,有的错过了还会再有,失而复得;有的则不然,错失了就不会再有,会心生不快,甚至抱憾终生。机不可失,打那以后凡老同事、老同学聚会,只要组织者来电通知,我准去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