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奥运会,除了对金牌的憧憬,更多的是激起国人对运动的热情,同时也将人们的目光更多地拉向了如何做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如何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等重点和难点问题上。
或许是时间的巧合,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传出的诸多亮点引人关注,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是切中了要害——教育、卫生、体育的高度融合发展、协调一致,才能真正造福于民,利在千秋。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单靠卫生部门不行,由体育部门助力也不够,必须深入到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操场上、课堂里。从娃娃抓起,其实也就是从教育抓起。套用现在“互联网+”的概念,可将之称作是“教育+”。只是这个“+”的内容会十分博大,例如,“教育+卫生”、“教育+体育”、“教育+卫生+体育”……哪一项都任重道远,意义非凡。
姑且也算“巧合”吧。这几天中国民办教育节正在上海举行,主题就是“教育+”。与会的教育界、经济界、文化界及社会名流等众多大咖,要探讨的就是教育到底“+”什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演讲中说,好像没有哪个领域没有“教育+”的,现在是“教育+经济”“教育+农业”“教育+国际”,可以说,“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全国政协委员胡卫认为,“教育+”要放置在当下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项重点任务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实践,这个“+”就是一种跨界的合作,是与各行各业的“+”,因为教育是面向未来世界的。
以前不要说跨界和融合,就是单纯地“+体育”,也会令相当一部分教育圈内人瞻前顾后甚至阳奉阴违。挪用体育课、把学生禁锢在书桌前几成惯例。只要考试的分数上去,哪管孩子近视的度数、肥胖率攀升。这样一种在教育与体育、与健康之间人为筑起藩篱的做法,不仅不是“教育+”,而是实足的“教育-”,贻害甚大甚广。
还比如,以前一说到“教育+资本”,往往就会令人心里一颤,总好像有点负面。但现在情况有了极大翻转。据昂立教育掌门人林涛提供的数据,美国标普500指数在过去一年只上涨了3.1%,而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11.1%,但中国的教育上市公司的业绩反而有了高达90%的增幅。最近的五年里,标普增长了58%,恒生增长了22.4%,中国的教育产业的增长则是100%。难怪有专家表示,教育行业成了资本市场追捧的掌上明珠。
另有统计称,到2015年,我国教育产业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6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的五年里,年增长率都可以维持在12%,这是一个非常让业界自豪的增长率。资本市场最热衷投资的是在线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盈利模式比较成熟的领域。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教育类公司一共有68家,境内资本市场融资已经变成了教育行业在整个资本市场的融资。
不过,正当“教育+资本”渐趋主流时,这几天由资本深度参与的独立办学实体——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因为一件开除患重病女教师刘伶利的事件而成为舆情热点。人们纷纷质问,作为民办独立学院,认钱不认人到了这种地步,是教育的耻辱,是人文的悲哀,更是逐利的臭名远扬。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什么,是需要认真思忖的,特别是把“教育+”放到什么人手里去运作,更是需要慎之又慎,从严把控的。
因此,在此次的中国民办教育节上,更多的各界专家普遍呼吁,教育要“+”的首先应该是教会受教育者如何做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身体健康的人、心灵阳光的人、与人为善的人。毛泽东同志早年倡导的体育文化便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也可算是对“教育+体育”的精辟诠释,其后来所提倡的青年学生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理念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教育走向“+”时代,自然是对原来教育模式、教育行为的扬弃。再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这其中的每一项指示,不仅需要教育界高度重视与认真落实,更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们做出十分具体的、真实有效的方案。
教育要“+”的体育,要“+”的卫生,以及现在和未来所要“+”的一切,能否真正进课堂,能否真正像抓应试那样在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头脑中生根,能否不是走过场,能否让受教育者终身受益,这来不得半点应付和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