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市民一定不会忘记今年1月下旬的一场大冷。连续几天将近零下七八摄氏度的低温,冻结了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多人几天无生活用水,只得到楼下人家“讨水”,抑或提着水壶、水桶到门卫室排队提水,老弱病残尤其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情况是,大量老旧小区连冻几天之后,一遇气温还暖,小区住宅外墙的水管、室内的龙头和水表纷纷爆裂,顿时楼上、楼下水漫金山。这场风波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点后怕。
痛定思痛,其实,早在这场寒潮来袭的一周前,气象部门已发布预报,而有关方面却似无应急准备,暴露出脆弱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的短板。往深处一想,更是暴露思想的短板。
近日笔者专门对小区的外墙自来水管(已经二次改造)巡视了一番,发现不少管子的外包扎材料早已破损,黑色包带在风中飘动,内管裸露的情况不止一处。有鉴于此,我写了一份维修报告交往物业,接待同志回答,我们已有计划,准备搭脚手架,换更好材质的水管和包装材料。这真是福音!
眼下,“立冬”已过。虽说尚未进入真正气象意义上的冬天,但一场秋雨一场寒,距离一年一度寒冷的冬季已为期不远。有否“几十年一遇”的寒流?谁也不敢妄下断言。不过,世界气象组织、国家气候中心组织机构已发话:“高冷公主”拉尼娜要来了,预示今年冬天可能更冷些。
再回过头看物业,关于换水管的事尚无动静。又转念一想,物业既已有所承诺,一定会付诸实践,但愿我的忧虑是多余的。更希望全市所有住宅小区的物业部门都及时行动,建立应急力量储备机制,落实具体措施,未雨绸缪,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