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皂盒里的古典时光
若隐
  若隐

  闺蜜最近迷上了手作护肤品。聚会的时候献宝,拿出来的不是肥肥胖胖的手工皂,就是一管管口红、润唇膏,谈及各种配方更是头头是道。要知道,当初念书的时候她并不是化学课的爱好者。现在,却差点把闺房改装成实验室,量杯、温度计、加热器、模具一应俱全,熟悉硬油软油的分类和各种精油的用途,说起话来有种女科学家的知性和爽利。

  问起身边朋友,才发现迷上手作护肤品特别是手工皂的不止一个两个。原因各异,有的是出于好奇,想了解自己每天使用的洗面奶、润肤露是如何做成的,含有哪些有效成分;有的是因为皮肤过敏,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有的是茹素后不想再用含蜂蜡的唇膏;环保主义者要寻找对环境更友好的洗护用品。而另一个原因——省钱,大家都没有提及,我猜想,由于用的是真材实料,且不能大量生产,省下的钱可能非常有限。

  说到省钱,英国作家蕾贝卡·艾许在《省钱过好日子的幸福处方》一书里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追随大牌产品,化妆品业市值惊人,各大品牌不惜花大价钱,借大明星的脸蛋,试图说服我们把辛苦赚来的钱花在最新的美容科技上,然而,最早的化妆品玫瑰叶粉是到1891年才被生产出来的,在那之前的好几世纪里,女性都是使用燕麦、小黄瓜、油以及自己花园里采下的天竺葵花瓣来保养皮肤的。

  东方的情形同样如此,只须看一眼《红楼梦》第六十回的标题就会明了——《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史湘云一觉醒来两腮作痒,疑似得了杏斑癣,向宝钗讨要蔷薇硝擦。第四十四回,又写宝玉是制胭脂的高手,曾对平儿说:“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又薄,这是尚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宝玉制胭脂时满心欢喜,手工制皂者们也说,比起手作护肤品的实际效用,制作过程的愉悦感更让人沉醉。用甜杏仁油、乳木果油制护手霜,用玫瑰果油制面霜,用椰子油、棕榈油、橄榄油制肥皂,液体皂做成时其实是软软的半固体,用之前加温水调匀再滴入喜欢的精油,一个人静心静气做这些的时候,闺蜜会关闭手机,完全沉浸在与自己相处的时光里。每次配方不同,加上保质期短,在自己手中诞生的金盏花润唇膏、牛油果护发素种种,仿佛都成了有生命有不同性格的活物。

  她也有个手作朋友圈,领头的是位台湾太太,天气好时大家会聚在一起,特别是做肥皂,因为长时间的连续搅打需要手劲,她们就接力作战。阳光正好的下午,古典音乐音量调小些,休息时喝杯茶,吃块小点心,分享些制作秘方和读书心得,正是释放压力、补充能量的好机会。

  说到完全天然的护肤品,现在已经很难得,而且越天然越不容易保存。纯天然的护肤品和经过现代工艺加工制作的化学品,很难说孰好孰坏,受诸多因素影响,手工并不一定代表高品质,化学加工品也不一定对皮肤有害。

  孜孜不倦研究手工皂配方的闺蜜很明白这个道理,碰到别人赠送大牌明星护肤品,她还是会欣然收下并认真使用。对她来说,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好,花在肥皂盒里的古典时光也好,都是过好日子的幸福处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六只粽子
绿色黄石
南洋的“砧板树”
自来水管早包扎
秋日碎语
肥皂盒里的古典时光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肥皂盒里的古典时光 2016-11-21 2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