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事情,一般人很容易就能办到,对有一点特殊状况的人来说,却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最近有两条新闻,有些相似。
一条是说河南郑州有个年轻人在5岁时失去双臂,平时用嘴写字,最近想贷款买房,却遭到银行拒绝,理由是他不能摁手印,相关手续就没有法律效力。另一条有点巧,也发生在郑州,一个患自闭症的13岁少年被航空公司拒绝登机,理由是认为他行为有异,会影响到航行安全和其他乘客。
银行和航空公司的做法,是不是合法合理,都有一点争议。比如办理贷款必须摁手印,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可能是有这样的“行规”,认为签字可以假冒,指纹却不能。然而,因此就将无法摁手印的客户拒之门外,情理上说不过去。
又如航空公司拒绝自闭症少年登机,民航相关规则中有一条:无成人陪伴儿童、病残旅客、孕妇、盲人、聋人或犯人等特殊旅客,只有在符合承运人规定的条件下经承运人预先同意并在必要时做出安排后方予载运;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情况可能危及自身或影响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运人不予承运。但自闭症患者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可不可以坐飞机,并无明确规定。航空公司对安全的考量完全可以理解,但拒绝承运的标准却有些含糊不清,仿佛“工作人员一句话就可以决定”。
无臂青年的贷款问题,终于在媒体关注后得到解决,办法是在他签字时拍照存证——这样简单,为什么当初没有银行想到?自闭症少年的登机问题,却没有这样“幸运”,其父表示,虽然以前坐飞机高铁都没有遇到类似情况,但以后估计不会坐飞机了。恐怕很多自闭症患者的父母,看到这条新闻,都会有些担忧。到底能不能坐飞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坐,是不是应该有所明确?
有一点特殊状况的人,日常已有许多不易,能不能让他们的生活少一些“障碍”?多一些同理心,就能少一些拒绝;即便不得不拒绝,也应有清晰合理的原因,并让人感受到尊重和关怀。毕竟,如何对待有那么一点特殊状况的社会成员,体现的是社会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