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作致敬
这个周末,2016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剧目《谁没年轻过之麦田守望者》在大宁剧院首演。这部由张艺谋担任艺术指导、冯远征担任艺术顾问、李健担任音乐指导并演唱主题曲、吕丽萍领衔主演的话剧,运用“戏中戏”的手法向名作致敬,通过展现一群普通中学生排演《麦田守望者》话剧时所思所想的种种,探讨两个时代年轻人共同的迷惘和期待。
在吕丽萍看来,《麦田守望者》无疑是献给青春的人们最好的礼物:“虽然文学作品是关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叛逆青年,与该剧里的年轻人有很大不同,但人类的成长都是相通的,每个阶段都是很类似的,谁没有年轻过,青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成长。每个时代的少年都会有相似的烦恼,他们的激情无处宣泄、他们的苦闷无人理解。《麦田守望者》守望的其实就是这无处安放的青春。”
故事中的当代中学生们为学校艺术节排演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却遭到吕丽萍扮演的教导主任“何主任”的反对,她严肃处置学生们的“荒唐”排演计划。两代人的立场在冲撞中逐渐达成共识。吕丽萍笑说:“青春期意味着荷尔蒙,人在成长期总是很难控制、容易迷失。我所饰演的何老师就是‘约束’荷尔蒙。”
感觉像回家
《谁没有年轻过之麦田守望者》是吕丽萍七年来首度踏足话剧领域,重返阔别已久的舞台,吕丽萍说:“演话剧的感觉像回家一样。”“我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当然更应该站在舞台上。以前拍影视剧会花费很多时间,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时候挑战与考验自己。话剧舞台于我充满敬畏感,绝不是玩票行径,因为我热爱舞台,这是我的本行。”
现实生活中,吕丽萍也是一位老师,话剧中也有两个演员是她的学生。吕丽萍说:“年轻人需要舞台,需要大舞台,需要与好演员碰撞,与观众一次又一次地近距离接触;何主任比较符号化,在现实中我也有点何主任的影子,但还是爱的教育更多一点。恩典多一点,威严少一点。
一出道就演了电影《老井》,后来又被谢晋推荐给黄蜀琴参演了经典电视剧《围城》,之后又有《编辑部的故事》《蓝风筝》《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几乎每一部如今再看都依然有滋有味。谈到这些作品,吕丽萍说:“《编辑部的故事》是个现实题材。王朔将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东西提炼出来,做到了接地气。我看剧本时都笑到肚子疼。至于葛优,他非常幽默、非常独特,他应该继续独特着。《激情燃烧的岁月》能够让我在40岁的时候演19岁,再跨度到70岁,演得非常尽兴。该剧也成了母校的教材,于我而言,也算是对得起老师的教育了。”
说起这些角色中哪个更接近真实的自己,吕丽萍坦言:“我不如戈玲聪明、精打细算、有心计。其实我是一个很性情的人,跟戈玲有距离。还有些角色则很有文化、很有特点,我只能说我很欣赏她们,但不接近她们,只是理解、能够明白,能够够着她们而已。”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