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誉湾小区
查处违法乱“插层”
嘉誉湾小区位于新江湾镇核心区域。开发商交房时,加上嵌入式天井,小区底楼房屋总层高竟超过“不同寻常”的5米。于是,不少业主在主、次卧室房间中整体浇注楼板,搭起了“小复式”,多出了近5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见图 徐驰 摄)。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协同规划、房地等部门查勘后,认定小区内有8家住户存在类似情况,当即要求业主拆除违建、恢复原状。这些插层往往是用水泥等简单浇注,预留的层高受力不均,存在安全隐患。
“开发商在宣传时,暗示我们这些部位的面积是可以利用的。”部分业主觉得很委屈。
由于“插层”的房屋大多处于装修施工阶段,执法部门对存在违建行为的房屋限制其买卖交易。如拒不整改,将启动更为严厉的执法程序。
● 建德公寓
拆掉晒台阳光房
建德公寓同样为位于新江湾镇的中高档小区。小区几十栋房子的楼顶都预留了30平方米左右的晒台,让不少业主“蠢蠢欲动”。
当事业主称他们真是着了房产中介和销售的道,“他们说这里就相当于你自家的小花园,随便搭!”在如此怂恿下,顶楼住户们将晒台“侵吞”,搭起阳光房:四周围成一个花架,放上花花草草和几张躺椅,就成了“会客室”。“原先通往公用通道的门也可以封闭,换一把锁,搭出的阳光房面积比一般客厅还要大。”
接到举报后,新江湾镇城管中队城管队员一个小时内就到了现场。固定证据后和当事人接触沟通,目前,违法业主已实施自拆。
同时,城管中队通过居委、物业和社区工作站立体式布控,及时跟进。大部分准备效仿的业主已停止装修工程,配合恢复原貌。
预先堵住违法空间
据介绍,今年以来,新江湾镇城管执法中队接到居民和12345的投诉50余起,其中“自查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执法队员告诉记者,街道要求每个小区自我巡查,通过居委会、物业、业委会、街道联络员等各方力量,不留盲点,迅速发现、联合执法。第一时间快速处置,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的蔓延。
执法固然重要,但“预防”更不能或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业主们的“大兴土木”,是因为开发商在建造时就“有意无意”地留下了违法空间,而销售和中介们更是利用这点,在推广上大打“擦边球”,频频暗示业主们增加房屋面积、侵占公共部位,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打出了“可改造”等“卖点”,让业主在“我不违法我就吃亏”的心理怪圈中,屡屡越过雷池。对此,有专家指出,规土、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加强审批和监察,遏制开发商预留违法空间,销售和中介违法宣传等行为,有效降低违法的可能性、执法的高成本。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