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情非常清楚,互联网保险开始迈入发展元年。目前市场上有超过120家保险公司涉足互联网保险业务,但拥有互联网保险牌照的公司仅有众安在线、泰康在线、易安财产、安心财产四家公司。其中,背靠传统险企的众安在线和泰康在线分别推出了尊享e生、e享健康等互联网医疗保险,掀起了一波全民购买的热潮。但在全民抢购的背后,我们也发现这些“网红险”似乎都长着一张“网红脸”,不仅是产品责任雷同,结构也高度相似,往往一个新产品刚推出,立即有一波产品跟随,购买群体多为中青年,一年的保费多则数百元少则几十元,一顿饭钱就可以搞定高达几百万元的健康保障,相比传统健康险数千、甚至数万元的保费,很难叫人不动心。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险投保和核保过程简单高效,用户填写健康告知后系统自动在线核保,整个投保过程仅仅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这样看来,互联网医疗险似乎全身都是宝,谁买谁知道。但很快就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有些产品刚上线几天就悄然下架,再细究条款,发现条款中也没有保证续保的约定,仅能找到“承诺不会因为理赔过而拒绝续保或单独调整保费,若产品停售则不可续保”这样的表述。大家终于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作为一个非保险行业的人士,究竟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呢?互联网医疗险又该不该买呢?
这里,我推荐给大家一些挑选健康险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诀窍。首先,比起保障的额度,我们更应该关心保障的长度。这是因为重疾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其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在40岁后快速升高,40岁时的发病率是20岁时的7.45倍,在80岁时达到巅峰。此外,阿尔茨海默症、脑中风后遗症、急性心肌梗塞等均为我们熟知的老年高发疾病。而市面上的互联网保险最高续保年龄几乎都在80岁以内,若单独只购买“网红医疗险”,在我们最需要保障的时候,很可能发生买的保险没有用,有用的保险不能买的情况。其次,比起保险的费率,我们更应该关注疾病的费用。保险的本质不是隔离风险,而是隔离风险发生时的财务困境。以往我们认为的疾病费用仅指治疗费用,更科学的方式应该以家庭为单位,包括治疗费、术后康复费及家庭收入损失补偿三部分,从而保证家庭的正常生活不会因为某位家庭成员的一次疾病而遭受重创,同时能够让患者毫无财务压力地安心治疗。互联网保险的保额虽然动辄百万,但只针对医疗费用进行补偿。最后,比起投保的高效我们更应该关注理赔的时效。互联网医疗险采用报销结算,意味着必须先拿出所需的治疗费,直至整个疗程结束后凭借发票去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这对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家庭可谓难度不小,特别是大部分资金配置股市的家庭,若碰上牛市,要拿出这笔“救命”钱的成本可谓太大了。相对而言,传统健康险则可以做到确诊即赔付,整个理赔过程2-3天就可以完成,解决了家庭资金流动性的难题。
当然,互联网医疗险也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没有传统保险一旦发生理赔就无法续保的刚性约束,我们知道一旦发生重疾,即使临床治愈,后续复发的风险仍然存在,仅凭借这一点,互联网医疗险就值得购买。此外,年龄偏大的客户在投保传统健康险时容易出现保费倒挂的情况,而互联网医疗险作为一款消费型保险,较低保费放大了资金的杠杆作用,这给予了年龄偏大的客户更多的选择。不失偏颇地说,互联网医疗险是传统健康险的“最佳搭档”。陈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