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见青山多妩媚
海青
■ 董如青山水画
  ◆ 海青

  最近看了董如青的山水画,画风清新生动,灵气逼人,与他前些年的创作相比,无论色彩还是造型,都呈现出一种崭新气息。他早年受过西画的训练,造型能力和色彩能力均十分过硬。如青追随王克文师学艺已三十余年,可谓师出名门,他的起点高,加之勤奋好学,艺术上得到很好的指点和熏习,然而也很快遭遇了困惑,就是怎么也突破不了老师画风的影响,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风格完全是老师的气息。克文师对如青说:“你的绘画不能模仿我,我是王克文,你是董如青,你必须要形成你自己的绘画面貌,画出你自己的东西,树立你自己的风格体系。”这番饱含了深刻哲理的话对如青的震撼很大,以至于到今天,如青每每讲到恩师对自己的殷切教诲和用心良苦,都感慨不已。

  如青是画家,同时也是艺校的美术老师,常年带学生外出写生。他常常是白天画好写生稿,用相机拍下场景,晚上整理素材稿子,思索着怎样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视角和理解。正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的从写生到创作的强有力的锻炼中,如青训练出了自己经营画面空间的意识,掌握了从组织画面到深入细节的表现能力。他的画面语境开始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样是画黄山云海,“飞来石”等景点,如青敢于突破前人的惯用程式,用自己的观察记忆默写而成,他将生活中的形象落笔于画面时,必然要在比例大小、远近空间、浓淡疏密等方面进行自己的审美加工,重组重构,故他笔下的山水画,生动气息扑面而来。浅绛山水的色彩调配是一大难关,调得不好就是俗,特别考验画家的色彩感觉。如青的作品散发着胎息于宋元山水的气质,融合了现代人的时代审美情怀,画境别开生面,自成一家,色彩诗意动人,可望可游。

  宋人有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如青的画笔下,“艺术的青山”与“生活的青山”二者互观、互赏、互解。艺术源于生活,又从生活中脱颖而出,高于生活。如青用充满深情的山水画叙说了他对绚丽斑斓的大自然的眷恋,从而完成了他的“本体语言”的自觉构建,也从笔墨上开创出了新天地。他的艺术创作进入到了一个更加成熟、自由的新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海上二苏 丹青流芳
“镂冰裁雪”毅强印
我见青山多妩媚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A23我见青山多妩媚 2017-12-23 2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