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乃生命之源。关于水,中国人自古即赋予至深的寓意。上善若水,水善万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在道家的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的性状绵绵密密,微则无漾,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能泽被万物。人生之道,亦复如此。水,变动不居、百折不回。光阴荏苒,水流有痕。张家雄先生届古稀之年,为自己的水彩画展题名《75水痕》饶有生趣,别具深意。
家雄先生早年问学于沧浪亭畔的苏州美专,承前辈先进之遗泽,将艺术引为志业。心无旁骛、一心向学。当年沧浪亭里水木湛清华,自是写生的好去处。同时也是笃静养志的所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少年风华,早已逐波而去。而后投身杏林,累经数十年,桃李满四方。不与世争,不求功名。如《沧浪亭记》所曰“安于冲旷,不与众驱”。今兹顾首畴昔,或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再者,古来绘事之道,水墨浸淫。
水墨乃中国艺术人文精神的渊薮,笔墨求之于水,是心性与笔性的融会贯通。水彩虽是舶来的艺术样式,却有着与本土水墨亲和的缘分,所以移植中土,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而,以西洋水彩之水色漫漶,贯注中国艺术之写意理念,不啻是中国水彩画家本土化实践的佐证。家雄先生积学储宝、厚积薄发。山川风物,一入腕底,生机勃发。他的水彩作品构图布局舒朗大气,不事琐屑。充分利用了水彩透明的特质,施色大胆,调性明快。水色晕染,不沾不滞。可以说,他将中国美学意境的虚实相生、动静相应和写意渲染等要素糅合在水彩表现中。这里展出的水彩作品堪可意见他艺术追求的斑斑印痕。75水痕,流韵华彩、透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