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传统与最当下
胡建君
  ◆ 胡建君

  或表现人与自然的矛盾、或有感于城市建设的无序,或隐现人与人交往之困境,或阐述传统文化与中国画当下境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画坛,花鸟画领域从未出现过这种形态和寓意,何曦是首当其冲的开先河者。他勇往直前,基于传统又跳脱传统,认为迹有巧拙,艺无古今,甚至在他的笔墨世界中,山水人物花鸟也没有严格的界限。

  2015年,何曦在他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一次有影响力的个展,对自己历年作品作了一次系统回顾,广受赞誉。就在他的工笔画作品获得普遍认可,荣获全国美展大奖,并被大量摹仿甚至抄袭的时候,何曦却不想重复自己。他不能被简单定义,只画内心深处的东西,另辟蹊径而归去来兮,回到最初曾经尝试过的写意上去。

  虽万千人吾往矣。整个2016年,对何曦来说,是封闭、反思和苦闷的,有一种被束缚的压抑贯穿始终。他渴望找到出口,写意是他最直白最坦诚的表述方式。他默默完成了《你看不见的远方》系列,整整七十张。在密密沉沉的画面中,总有一条自己的路,即便在微光中,也执着前行。对于土石、草坡的各种表现,似乎有着传统山水的皴法和点苔,又带着现代构成的味道,他无意于中西融合,却在随意挥写中突破了中西绘画表现的界限。这个系列的作品暗中有光,虽剑走偏锋,却仍在大道上,特别有秩序又突破常规,是谦虚谨慎又无所畏惧的。但无论多么肆意挥洒,他的笔下一派平和大气与安静优雅。

  经过如此艰苦卓绝的笔墨积累,何曦豁然洞开,2018年推出了命题大作《印象西沙》(下图)。秋天的崇明西沙是美的,天光与云影,色相与空无,现实与幻梦,交织错落流离失所,这时候人与天地便有了自然的连接。他在淅淅沥沥的梅雨季完成了这幅作品,大片芦苇荡如壮阔的山水皴法一般,有光影有明暗,有错落的层次,更有风的姿态,始终处于恍惚变化之中,像一种不尽善、无永恒、未完成之美。

  就像头顶飞过的那一群野鸭,如此轰轰烈烈,又飘零梦幻,它们各有姿态,互相挤挤挨挨却依然孤独。谷崎润一郎说,茶人在听到水沸声时,就联想到山上的松风。大群的野鸭飞过,自然也有风声掠过,一定有故事在发生。他想表达那种嘈杂又寂静的氛围,它们如万籁一般幽茫,如风雨一般变幻无常。何曦试图用最传统的笔墨传达最当下的感受,传达暗夜的诡谲与白昼的匆忙,传达悲悯与希望,拘囿与释放,秩序与无常。

  世界虚空,于意云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何曦拿起画笔,他是沉默的思想者,又是快乐的游吟诗人,因为无所依傍而无所畏惧,便能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自由穿行。就像侯孝贤的电影:他一个人,没有同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新民健康·专版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2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苏州河的再生缘
最传统与最当下
经典不是隔夜菜 排演必须要新鲜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A19最传统与最当下 2018-09-09 2 2018年09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