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图敞开大门让历史人文嫁接创新科技
~~~上图敞开大门让历史人文嫁接创新科技
~~~上图敞开大门让历史人文嫁接创新科技
~~~上图敞开大门让历史人文嫁接创新科技
     
2018年09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思妙想“唤醒”沉睡资料
上图敞开大门让历史人文嫁接创新科技
乐梦融
  打造有趣应用程序

  尽管距离成熟的上线运营尚待时日,但此举“唤醒”了图书馆藏有的海量资料,打造一款款有趣有用的应用程序,上海图书馆的开门创新,在国内引领了历史人文资料使用的潮流。主办方上海图书馆从提交作品通过评审最终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最佳人气奖1名以及人气奖7名。

  上海图书馆联合CADAL项目管理中心、哈佛大学计量社会学系、复旦大学图书馆、广州搜韵文化四家单位,制定出“游戏”规则:上海图书馆在原有5万余种家谱元数据、24万余种名人手稿及档案等基础上,新增63万余种古籍元数据,“人名规范库”的数据从6万余人增加到84万余人,另提供1万5千余种藏印数据,涉及著名藏书家近400人;CADAL项目管理中心开放数据为17万条20世纪早期的图书元数据、8千条墓志元数据;哈佛大学计量社会学系开放数据为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中近42万条人物信息;复旦大学图书馆开放数据为其期刊数据库的8万余条元数据;广州搜韵文化开放了75万首历代诗词、30余万条相关词条用韵参考、100余万条古人诗例用韵参考以及约150万条对仗词汇参考。四家单位为竞赛提供了600万种历史人文数据。

  获奖作品富有新意

  入围获奖的10支团队创作出的人文科技的跨界作品富有新意,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寻踪遇见》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该作品以“寻踪雪泥鸿爪印迹,遇见千古风流人物”为寓意,以旅游、学习、图书馆三大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利用OCR识别、实体识别、语音播放、可视化等技术,关联多个外部数据源,形成追踪和探寻名家足迹的知识探索平台,全方位解读和呈现历史人文知识。来自上海大学团队的二等奖作品《原印鉴章》将20世纪早期人物、手稿档案数据与近年来在年轻群体中较为流行的角色扮演相结合,让用户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史,融合了人文知识与娱乐社交,帮助欣赏者了解古书画收藏流传的基本常识以及背后故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最佳人气奖作品《树人者——20世纪中华教育名家精粹》对人物关系进行了结构化和图谱化的展示,助力教育史研究。

  今年竞赛共收到了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支团队共324人报名,团队数量比上届增加了55%。评审专家对多项作品的后续公益孵化提出了建议。

  主办方表示,三年来,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吸引了全国多地创客。这些创客将服务研究人员、历史人文爱好者以及普通读者,制作了众多优秀移动应用产品原型。未来,上海图书馆将形成更加广泛的开放数据平台,丰富数据内容、种类和数量,并进一步形成数据开放、数据应用、公益孵化三位一体的开放数据服务模式,挖掘历史人文开放数据背后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家装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ZF01版:中缝4-21
开放数据 激活资源
像战士般迅速成长
《漂泊的荷兰人》 停泊在“上海滩”
奇思妙想“唤醒”沉睡资料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奇思妙想“唤醒”沉睡资料 2018-09-14 2 2018年09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