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去一家养老院看望一位亲戚,闲聊间得知,他们养老院里有好几位“特殊护工”。去年来院当护工的张姐发现养老院环境卫生好,护工与入住老人关系融洽,她决定留下来,在这里长期工作下去。但是,考虑到家中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她也曾有过犹豫。经过和家人商议以及与院方沟通,今年她将父母接到了这家养老院,接到了自己的身边。与张姐相似的是一对特殊夫妻。丈夫高位截瘫,妻子在养老院里一边做护工,一边照顾丈夫的生活。
在当下养老院护工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特殊护工”的出现,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养老院的护工工作最需要安心。现在护工的年龄层主要在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妇女,其上一辈也都是需要他人照顾的高龄老人。解决好护工的后顾之忧,这对发挥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可以扩大护工的来源。现在养老院里的护工都是来自其他城市的,他们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与当地的老人总有一些差异和隔阂。如果实施“特殊护工”举措,很有可能本地的一些中年妇女或“小老人”,为了照顾自己的父母,会来养老院工作。另外,由于父母和自己住在一起,干起工作他们也会更加认真负责。这样,老人也能天天看到自己的子女,幸福感提升了,也有利其身心健康。
既尽孝又挣钱,这是“特殊护工”之举的最大亮点。由于有了张姐的示范作用,目前养老院里有三四位这样的“特殊护工”,这也说明这家养老院的这项“新政”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是行得通的。养老院的管理工作,需要这样的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