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月亮
俞敏
  俞敏

  天空似一张宣纸,被一位耐心十足的水墨画家从早上玩味到傍晚。看得出,他有娴熟的墨法,焦、浓、重、淡、清挥洒自如,只是没有留白,让期待丁酉年中秋赏月的人们多了份惆怅。

  这不是画家的败笔。从我们日渐富足的时候开始,这样晦暗的日子便在不知不觉中多了起来。早些时候,月饼稀奇,月亮不稀奇;而如今,月饼不稀奇了,月亮却稀奇起来。

  日子总不给人十全十美。

  我从自家露台的梯子上了屋顶,那里是处十多平方米的草坪,四处空旷,是赏月赏风景的好的所在。上面早已摆好了桌椅板凳、茶水月饼,它们是今年中秋的见证。

  其实,我并不在意今夜的天色是个故事还是事故,侥幸的心理在万一的希望里滋生出期待。

  我郑重其事地落座,这是一种仪式。

  桌上茶盏里盛的是明前茶,不经意间飘落进几滴秋雨,也算是一杯春秋。盘子里的月饼,焦黄的皮层里裹着多种传统的馅心,不似我童年时吃的月饼。

  我的童年是在胶东半岛度过的。

  每逢中秋,母亲便张罗着将桌子板凳摆到院子里,然后在桌子上摆上一盘月饼。我们那时吃的是广式月饼,里面有红色绿色的什锦。月饼是被均匀地切分成小的扇面,具体多少瓣,母亲自有章程。

  我们手里的月饼是扇面的,天空的月亮却似一个圆整的月饼。母亲便在月光下给我们讲故事。有关吴刚、桂花树、嫦娥和玉兔,在平日的月光下早讲过多次,杀鞑子才是中秋的保留节目。记忆里的童年中秋,人均是吃不到一个能拼成圆形的月饼,心里却是十分的团圆,感觉嫦娥一定见到了后羿。

  好几年前,母亲来上海长住,在这里过中秋。当时,母亲坐在我现在座位的对面,夜空里的月亮朦朦胧胧。母亲问我,为什么看不到月亮里的环形山。我说,大概是上海离月亮远的缘故。母亲叹了口气,说人老眼花,一颗星星也没看到。等了一会儿,母亲脸上绽开了笑容,惊喜地说,看到了,看到了,一颗彗星。

  我无法接口母亲的话语。我住的地方离虹桥机场近,那是飞机身上的亮灯。那天晚上,母亲没有讲杀鞑子的故事,她心思重重。我知道母亲的心思,日月星辰才是她心里的亮堂。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陪坐在那里,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语。

  如今,天空一片漆黑,月亮终究没有穿出云层,原来母亲坐的位子也空着,朦胧中的几丝微光,让我想到母亲的银发。我再也听不到母亲讲杀鞑子的故事。

  天空没有圆月,微风挟裹着雨星,我想念我的母亲。她专心致志分割出的扇形月饼,是我的日月星辰,在我走黑路的时候,总给我满眼的明朗。

  夜深了,天空依旧黑暗,我心里一片黯然,竟见不着一丝的微澜。

  没有了母爱的明朗,漆黑的夜空终究是人世间的黑月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聚焦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4-21
何止悲声与笑颜
一个抽象主义者的生态
黑月亮
篆刻
轻舟已过万重山
秋实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黑月亮 2018-09-20 2 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