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这家小酒馆,菜美价廉当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酒馆厨师做菜时,用的都是超市里买的瓶装油、猪油及农家菜油。这些油,都摆在酒店的显眼处,顾客可以随时点用。因为吃得舒心、放心,小酒馆回头客非常多。这个例子,佐证了“油条哥”刘洪安说的“不用废油,盈利反而比原来多了四分之一”并非虚言。同时也说明,取义并不会舍“利”!
我家门口新开了家水果店,店面很大,水果品种很多,老板娘也非常客气。但我买过两次水果后,就再也不愿意光顾了。第一次,我买的是荔枝,标价是每斤10.88元,比旁边水果摊上便宜0.12元。但买回家的荔枝,“个头大,内核也大”,而且有点酸。比较起来,水果摊上喊价11元一斤的荔枝,虽然个头小一点,但内核也小,味道还甜,我其实是买吃亏了。第二次,我买的是苹果,是那种“看起来很漂亮,吃起来也很可口”的好品种。只可惜,回家就发现,有几只苹果表面贴的小商标,撕开后不是硬伤,就是虫眼、烂疤。我虽然感觉“很受伤”,但似乎也犯不着把苹果退回去,毕竟也只是十几元钱的买卖。所以再不去这家水果店。
许是老板娘太精明了吧,这几天路过,发现水果店里已经没什么顾客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结局显然只有一个——倒闭!
我的一个侄儿,半年前在闹市区承包了一家报刊亭。我当时劝侄儿要谨慎一点——原来的经营户,因为赚不到什么钱才有意转让报刊亭的经营权。“人家赚不到钱,你就能赚到?”侄儿笑了:“只要二叔能支持我,我就能赚到钱!”我以为他要找我借钱,侄儿却既摆手又摇头说:“这是商业秘密,到时你就知道了。”
还别说,侄儿的脑袋瓜真活络!开业第一天,他就在报刊亭摆了一个醒目的牌自,上面写着:“义务答询问路和提供天气预报。”有了这两项免费的服务,报刊亭的人气就上来了,当月就赢利,销售额逐月攀升。而我的所谓“支持”,就是每天给他发一条翌日的天气预报短信——谁让我在气象局上班呢?
侄儿的“义务”和“赢利”,简单而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