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果树,不是“公家”的。小区里的居民,很多是拆迁的农民,当初搬家时,提出把自家的果树也移植过来,于是“张家的苹果李家的梨赵家的柿子”就凑出了这一片果园。
前不久,几棵杏树成熟结果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过去我们是靠想象的。现在不用想象,几株结满红杏的树,无比丰饶、无比诱惑地展现在眼前。可是,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摘果子。这个小区,人员其实比较混杂,全国各地哪儿的人都有,而且小孩子特别多,一群一群,跟儿童团似的。可这一树诱惑,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古时候王戎不摘李,因为那李子是苦的。我小时候曾经见过成群结队的男孩子偷瓜摘枣。邻家有棵杏树,杏子刚有点红,一帮小猴子就迫不及待翻墙过院了———何况像这样一棵棵无遮无拦的杏树,那帮野小子们半夜起来也得把它撸干净了。
现在大家不摘杏,因为富裕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果果”的,什么样的水果没有?丰衣足食的安稳,让人们素质也跟着提高了。这样一棵果树,长在那里,养眼呢,看着心里就舒服,觉得那就是生命、那就是美好。
想起传说中的“油条哥”,他用新油炸油条,表面上看来,成本是提高了。可他单价提高,销量提高,他是不赔反而多赚了。“油条哥”不是在“学雷锋”,他只是抓住了“商机”:大家有钱了,吃油条不在乎多花点钱。大家要的是健康,在乎的是生活品质。
我觉得,“油条哥”真不应该成为新闻,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为了全民的健康,政府部门应该拿出法律法规的武器,让一个“油条哥”,变成千千万万个“油条哥”。
解决了温饱,我们要健康。健康不是一个人的事儿,是你我共同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