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融入国际野生濒危动植物保护组织中,在国内实行了禁止新象牙工艺品的买卖,海关也已禁止象牙及其新旧雕品的入关。近年来一些成器于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旧象牙雕制工艺品,成为收藏族青睐和追逐的热门对象。
然而在古玩市场中,常见些初入藏市或似懂非懂的收藏者,多以牙雕品表面颜色的黄与白的成度来判断其成器的年齿和新旧,进而据此作出取舍的决定。这唯“黄”才算是古旧,“白”或浅黄即是新赝的鉴判方法,使许多经验不足,眼力不逮的藏者频频上当吃药,却让一些作伪售假的奸商屡屡偷着乐颠呢。
其实古旧牙雕品表壳包浆颜色的黄或白成因复杂多变。同一时期的牙雕品,甚至是前后两个时代的牙雕品,它们在取材部位的表里,雕品置放房间的明暗,裸、藏时间的长短,浸润潮湿程度的高低,受日照的强弱,烟霭侵蚀的浓淡,抚摩与汗渍沁渗的多寡等诸多因素的异同,天长日久其表面皮壳会自然呈现出一层深浅黄白不一的包浆色。但前者会黄些、深些,若是后因,即会白些、浅些。尤其到清初之后,许多牙雕品常被艺匠经过一道漂白工艺的处理,使其益显滢润洁白,光鲜可人,且不易泛黄或变成酱棕色。
故此,愿新藏友与初藏古旧牙雕品者,在收藏明清民三个时期象牙工艺品时千万莫惟以黄白定旧新,而应以综合因素加以考量,或请行家撑眼后再作定夺。但有一点却是十分明了,倒是凡作假充古旧的牙雕品,其表色几乎均呈恶俗的深黄、棕黄或酱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