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纠错案是维护司法的脸面
潘洪其
  潘洪其

  司法的“面子”来自何方?并非高大的法院大楼、并非整齐划一的法官袍,而应当是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内心深处对于司法的信仰和尊重,是人们相信司法的过程和最后的结论是基于公平公正,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裁判。

  由于我们的人情社会传统,以及法院内部考核机制的制约,纠正错案一直以来都是敏感的话题。在司法系统工作人员中,将这种做法认定为“是自揭家丑、自损权威”的,不在少数。此次,河南省高院院长高立勇坦承“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面对错案,勇于承认、敢于负责,更能赢得群众认可。这种纠错案才能找回司法面子的说法,本该是维护法律正义的基础做法,却在现实中遭遇了知易行难的困窘。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的基本原则。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对冤假错案进行纠正,让公民的基本人权得到保障是维护司法权威的根本。从这一点上来看,错案无疑腐蚀了司法的尊严。那为何“将错就错”的思维还会在部分司法单位内部盛行,反而将纠错认定为“丢面子”呢?

  这些误区的产生自然有一定的现实考量。以河南省地区法院为例,包括商丘的赵作海案件,平顶山的天价逃费案,以及近来的保姆偷雇主手机被判10年案,这些案件的审判结果被媒体曝光之后,其判决的不合理之处都遭遇舆论的多番质疑,虽然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但当事人还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审判,也让个别民众从一定程度上对司法权威失去了信心。

  然而,河南高院选择第一时间公开案件真相,将案件发回重审,进行错案纠正。从短期而言,这也许会让法院失去一点面子,但从长期的司法实践来看,却是对司法公正的坚定维护。因为,只有有错必究,坚持错案终身追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错案率,进而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法官正确行使审判权,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会遏制司法腐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公平的审理。

  至于有人认为这种纠错机制可能损害人民法院法官的形象,挫伤法官的工作积极性。这种担忧将纠错混淆成了找茬儿,其实,如果法院审理结果经得起推敲,根本不存在被无理推翻的可能。

  在当下社会更重要的是,及时纠正错案也是对于舆情的正面回应,是缓解负面效应的有效手段。在现代传播条件下,任何罔顾司法权威的做法都有被曝光的可能,而捂盖子的做法实在难以应对民众的诉求,也会再一次扭曲法律公正。上级法院及时纠正错案,则排除了司法权威为少数人的玩忽职守、司法腐败埋单的可能,让公众可以始终保持对法院的信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聚焦·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地产新闻
   第B14版:地产新闻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数字世界
纠错案是维护司法的脸面
郊区富豪
地铁应对故障还须补上人性化服务
媒体视点
快乐的考察
“民主投票”能决定学生去留?
大师的谦抑与“大师”的泛滥
新民晚报评论A05纠错案是维护司法的脸面 2012-07-06 2 2012年07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