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师的谦抑与“大师”的泛滥
王石川
  王石川

  饶宗颐与季羡林齐名,并称为“南饶北季”。日前,饶先生的“海上因缘”画展在上海开幕,他说,所谓“大师”,是要讲机缘的,“不能用人事强求”。关于大师,饶先生有更为自谦的明确表达:“呵,大师?我是大猪吧(用潮汕话说,‘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这就应了一句名言,“最丰满最好的稻穗,往往最贴近地面。”饶先生是有资格当大师的。一向狂傲的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久享盛名的季羡林说他“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则认为,“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饶先生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等方面皆有著述,且取得显著成就。去年12月13日,饶老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前六位社长分别是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正是为了肯定他的不凡成就,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批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这样一位大家,却辞让大师称号。无独有偶,季羡林生前也多次“脱帽”——力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顶桂冠。高尔基所言:“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像季羡林、饶宗颐这样的大家,越谦虚越让人充满敬意。在致敬之余,不免有些伤感,一些大家、大师已经遽归道山,身影渐行渐远渐模糊。临花照水,手势苍凉,每一位大师的离去,都让人沉重,感叹一个时代的远去,世上还有多少真大师?

  但吊诡的是,一方面是大师稀缺,真正的大师谢绝“大师”称号,另一方面各种顶着“大师”名号的人,如过江之鲫。据说有的人为包装自己,还专门让门生写软文推销。更可怕的是,有些所谓的“大师”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一见有不同意见就暴跳如雷。但在大师泛滥的称号背后,却掩盖不住真正大师稀缺、学术成果苍凉的事实,否则“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也不会引起全社会的讨论与反思。

  季羡林、饶宗颐辞谢大师称号,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的清醒与谦抑,而那些挖空心思想戴大师高帽的人,却让人看出大师称号的贬值,看出这些人对名利趋附已经到了何种变形的地步。大师不是自封的,没那个水平也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抛来的大师高帽,真把自己当做大师只会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从弃绝浮躁开始,以苦心治学为径,即便日后成不了大师,至少不会是一个招摇于世、被人鄙夷的空头文学家,于社会、于学术也算是一件好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聚焦·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地产新闻
   第B14版:地产新闻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数字世界
纠错案是维护司法的脸面
郊区富豪
地铁应对故障还须补上人性化服务
媒体视点
快乐的考察
“民主投票”能决定学生去留?
大师的谦抑与“大师”的泛滥
新民晚报评论A05大师的谦抑与“大师”的泛滥 2012-07-06 2 2012年07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