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市“乐开书店”尝试办“真人图书馆”~~~
本市“乐开书店”尝试办“真人图书馆”~~~
本市“乐开书店”尝试办“真人图书馆”~~~
本市“乐开书店”尝试办“真人图书馆”~~~
本市“乐开书店”尝试办“真人图书馆”~~~
     
2013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乐开书店”尝试办“真人图书馆”
不借书只“借人”分享“草根故事”
乐梦融
  一个人就如同一本书,独一无二的人生阅历,值得他人翻阅与回味。将好书聚集在一起的是图书馆,效仿这个概念,近日,有经历、愿分享的人受邀在固定地点演讲自己的故事,这就是“真人图书馆”。门槛低、成本小,在具有新潮沙龙理念的“真人图书馆”,读者可以根据兴趣预定不同的“真人书”,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

  上海  民营书店求变

  上海民营书店“乐开书店”,位于轨交2号线娄山关路站泓鑫广场B1层。店主赵艳苹介绍:2001年起源于丹麦的“真人图书”,去年在全国范围内生根发芽。自己也利用书店的方寸空间,做一些尝试。起步时,办“真人图书馆”没有固定的时间点,有的只是一个主题活动,“碰到了有经历的顾客,无论这样的经历来自旅行、生活还是学习,愿意前来与读者分享自己,那就可以了。”

  碍于书店有限的空间,“乐开”招募读者数量维持在10多位。如果有了“一本好书”,赵艳苹先在豆瓣、微博等网络上发布讯息,约定时间和主题,一般而言,总会有会员慕名而来。赵艳苹介绍,目前最多愿意分享的经历,是一些奇特而有意义的旅途,或者有关当义工当志愿者的经历。

  “乐开书店”给演讲人的回报,是延续1个月的畅读会员费。这项活动自招募“真人书”以来,颇受会员的好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爱情故事、情感经历的“借阅率”会很高,但很少有“真人书”与一群陌生人诉说自己的情感故事。

  广东  与一本书聊天

  在广东,有一家图书馆不借书只借“人”——

  ■听袖珍女孩讲讲她的正能量人生

  ■与功夫师傅切磋习武之道

  ■和登山者侃侃爬雪山的乐与苦

  ■倾听城管这一职业背后不为人知的尴尬和无奈……

  4月20日,在世界阅读日前夕,5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图书”真人相聚广州TIT创意园,以十人以内的小组沙龙的形式,跟“读者”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可以随意打断,发表自己的“批注”,甚至可以和“书”争论。

  创意园里,50本“真人图书”任人“借阅”。其实是通过面对面的对话方式,让读者“阅读”来自修琴师、街头艺人、流浪猫保姆、变性人、船员等等这些“图书”的真实故事。主办方还打算将这些“真人书”的故事记录下来出版,使它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书。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8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1版:2013·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活力上海专刊
   第B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不借书只“借人”分享“草根故事”
“嚼”《无字》之字 “咬”莫言之《蛙》
“喵呜”唱了八分钟
签售新专辑《初·爱》后杨宗纬想回校继续读书
讲“铜钿”不讲“钞票” 称“我伲”不称“阿拉”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3不借书只“借人”分享“草根故事” 2013-05-06 2 2013年05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