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白先勇“寻梦”克勒门地地道道上海话有年代感~~~
白先勇“寻梦”克勒门地地道道上海话有年代感~~~
白先勇“寻梦”克勒门地地道道上海话有年代感~~~
白先勇“寻梦”克勒门地地道道上海话有年代感~~~
白先勇“寻梦”克勒门地地道道上海话有年代感~~~
     
2013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先勇“寻梦”克勒门地地道道上海话有年代感
讲“铜钿”不讲“钞票”
称“我伲”不称“阿拉”
乐梦融
  上海,是作家白先勇童年的驿站,交集只有短短三年,但却成了他一生创作的灵感源泉。近日,根据白先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改编的同名沪语话剧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昨天下午,白先勇做客贵都大饭店“克勒门文化沙龙”,寻梦自己的上海故事。“尹雪艳不会老,就像上海不会老。”

  孩子眼睛就是照相机

  白先勇9岁到上海。他说,“1945年,我从尘土飞扬的重庆来到上海一看,花花世界。多年后,他在美国求学时,萌生了写《台北人》的想法,把儿时的记忆写入了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也成了开篇之作。“千万不要低估小孩子的眼睛,它们就像照相机一样,只要看到,咔嚓一下就拍了下来,存档在记忆里,那是上海旧时代最后一抹繁华”,尹雪艳是白先勇心口上的“朱砂痣”。演员尹雪艳扮演者黄丽娅缺席了沙龙,白先勇说,这是为了不让尹雪艳在其他地方登台,要保护她的神秘和纯粹。

  跟程乃珊学老上海话

  《永远的尹雪艳》导演徐俊和白先勇聊起,这个话剧剧本最开始也是用上海话写的,里面标准的上海话也是从已故著名作家程乃珊那里讨教而来的。程乃珊讲得一口标准的老上海话,一些语言习惯也稍有变化。比如,过去的开场问候说“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而不是沿用英语的“女士们,先生们”。还有老上海人说“铜钿”而不是“钞票”,用“我伲”替代“阿拉”。虽然久未开口,但白先勇还是能辨出老上海闲话的味道,他说,剧中地地道道的上海话有年代感,非常考究,非常优雅,还带有一些苏州口音,能唤起那份记忆中的眷恋。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8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1版:2013·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活力上海专刊
   第B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不借书只“借人”分享“草根故事”
“嚼”《无字》之字 “咬”莫言之《蛙》
“喵呜”唱了八分钟
签售新专辑《初·爱》后杨宗纬想回校继续读书
讲“铜钿”不讲“钞票” 称“我伲”不称“阿拉”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3讲“铜钿”不讲“钞票”
称“我伲”不称“阿拉”
2013-05-06 2 2013年05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