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了,这大概是事实。
这么说,有两个指标,一曰易,一曰难:说易,是考大学比以前容易多了。上海的高中生,绝大多数都进入高校;说难,是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确实比以前难多了。
说大学生就业难,也要辩证地看。难,主要体现在两条,一是学生对岗位和薪水的期望值比较高,要达到不易;二是在北上广等大都市,人才云集,僧多粥少。对此,把实际情况告诉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应该的。
但是,也有些媒体故作惊人之语,“上海、广州等地大学生签约率不到三成”、“今年可能成为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年”等等消息,让人心惊肉跳。果真如此?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说法,站不住脚。这样的消息,是有误导作用的。一则,造成学生和家长的恐慌情绪;二则,给用人单位以错误信息,无端抬高用人门槛。
权威的消息是,上海高校今年仍能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对于大学生就业,要引导,不要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