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人都知道,上海音乐家协会有“三杨”,他们是杨文揆、杨继陶和杨愈。这三位都是音乐家,而杨文揆除了创作歌曲外,主要业务是音乐编辑。我与他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过,关系比较好。后来他先于我退休,联系就少了。
一个风轻云淡的秋日,市文联组织退休干部赴横店影视城一游,杨文揆也去了。好久不见,老杨的身体大不如前,他消瘦,乏力,走路显得很吃力,一根手杖支撑着他虚弱的身躯。
从横店出来,大家鱼贯往外走。老杨走得慢,落在别人后面。我在一边陪他闲聊。他忽然拉拉我的衣角,正色道:“我告诉你一件事,有空你写下来,好吗?”我答应了他。
于是,他给我讲了萦绕他心头的一件事。
他说:四凶横行期间,他在基层“战高温”,直到“文革”结束才奉调回“家”,筹备《上海歌声》的复刊工作。复刊后,他被任命为编辑部主任。编辑部主任是刊物的当家人,“官”不大,责任很重,不但要抓刊物质量,还要处理所有的事务,老杨毫不犹豫地挑起了大梁。
当时,《上海歌声》是全国复刊较早的一家杂志社,受到国内音乐界的关注。于是,处理来稿,联络作者,推敲作品,管理内务,老杨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已是知天命的他从未叫过一声累。
正在这时,老杨遇到一件棘手的事。一天,他从众多歌稿中发现一首寄自广州的作品,题目叫《请到天涯海角来》,词曲作者是郑南和徐东蔚。经过反复吟唱,他认定这首歌曲内容健康、旋律轻快,是好作品。可是,当这一期稿件送审时,这首作品意外地被退了回来。原因是:当前正在抓精神污染,这是一首典型的流行歌曲,恐怕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老杨为难了,他和音协秘书长管荫深商量,老管也认为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辙下太可惜了。
老杨说:“我和老管一起去了一位领导的家,借汇报工作之名,反映编辑部同仁对《请到天涯海角来》的赞赏。还说,刊物清样已经发排,如果辙下,经济损失可大了。这位领导被我们说服了,他沉吟片刻,终于同意发表这首歌曲。”歌曲发表后,经由青年歌手沈小岑演唱,一炮打响,红遍全国,成为许多通俗歌手必唱的歌曲之一。
杨文揆一口气讲完这个故事,似乎轻松了许多。几个月后,听到老杨与世长辞的消息,我深感震惊。依照他生前的嘱托,我写下这篇短文,告慰这位既敬业又执著的音乐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