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1912年生人,今年已经整整一百零一岁了。祖母记忆力日渐衰退,思维有时含混有时清晰。但她96岁以前,冬至祭祖一直是她每年的必修课。
冬至前好久,祖母便将折叠好了的形状如元宝的锡箔排列整齐,一百个元宝一排,大约要折一千个左右。她会让叔叔糊两个红色的如档案袋一般大小的信封,一个信封写上祖父的名字,另一个信封则写我的曾祖父母等的名字。到了冬至这天,祖母早早起床,去菜场采购,都是一些祖父生前喜欢吃的荤素,回家后碌地准备饭菜,等到荤素菜肴端上桌,仪式便正式开始。
祖母会在门外放一把笤帚(大约她的意思是不让野鬼尾随而至),门口置一盆清水及一块簇新的毛巾。然后,她点上一炷香,到门外将祖父等祖先请进家门。进门后先做一个请他们洗脸的动作,随后做请他们入座的动作。不仅要请祖父回家吃饭,还要请上祖父的父母、兄嫂等,整整要祭奠一桌10个人。
一只方桌要坐10个人,母亲问祖母要如何坐得下。祖母答:“没关系,南北各坐三位、东西各坐二位。”哦,早已化作青烟的先辈们所占的空间一定是很小的,站在一边看热闹的我这样想。祖母嘱母亲在每位祖先的酒盅里倒酒,一次不能注入很多,然后每隔十多分钟便往每人的碗中斟酒,意为添酒。此时,她在一边轻轻地劝祖先吃菜、喝酒。而在一旁的我们绝不可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去触摸祭拜的器皿及桌椅,否则是对祖宗的大不敬。酒过三巡,母亲给他们每人盛一小碗饭。等到祖先“酒足饭饱”后,焚上三炷清香,在袅袅上升的青烟里,祖母带领我们一一向这些作古的先人跪拜。
而在这凝重的气氛中,我的女儿总忍不住要笑出声来,她常在我耳边嘀咕:“根本没有人,怎么搞得像真的一样。”
祖母看见我们嘀咕,会厉声呵斥:“小囡不要瞎讲。”一边心怀虔诚,对着虚空与祖父交谈,让在九泉之下的祖父保佑全家大小平安、保佑曾孙辈们读书聪明。最后,祖母便拿着三炷清香,缓缓出门,对我们说:“好了,好送了。”此时,祖母嘱叔叔将放在门外的两只红信封被点燃,喃喃地说:“拿点钞票去用用吧。”红纸信封瞬间便被烧成灰烬。
仪式结束后,先人“吃”过的饭菜我们不能直接吃,要在灶台上放一下,叫做“显灶”,否则小孩吃了据说会愚笨异常。显过灶后的饭菜被重新端上桌,我们便放心地吃下肚去。
最近几年,祖母已经无力再搞这样的祭祀仪式,冬至时节的越来越冷清了。而我的母亲,她最疼爱的媳妇,当年她举行祭祀仪式时的下手,也已作古二年。这是我们迄今都瞒着祖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