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私营企业是利润增速最高的企业,而国有企业是唯一业绩下降的企业。1-2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68.7亿元,同比下降0.2%;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6.8亿元,增长4.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56.3亿元,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15亿元,增长14.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03.3亿元,增长16.4%。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表示,利润增速回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业产品销售增速回落。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3.2个百分点,企业规模效益下降。二是单位成本和费用上升。1-2月份,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18元,同比上升0.72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期间费用合计为7.57元,同比上升0.16元。
尽管增速下降,但今年前两个月,多数行业利润同比还是实现了增长,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个行业亏损额同比下降,行业增长面为70.7%。
新增利润最多的行业是汽车制造业,因产品结构调整,高附加值车销售加快,投资收益增加等原因,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25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受煤炭价格下跌、投资收益大幅增加的影响,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19.2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6%。这两个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51.2%,拉动利润增长4.8个百分点。
不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4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9.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6.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0.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4.1%。